三月巢湖岸边,春意盎然。 3月12日8点钟,滨湖康园社区志愿者王劲松拎着新鲜肉和菜,朝王文胜老人家中走去。他前两天出差,今天抽空来看看老人需要点什么。
“大爷,吃饭没? ”
“刚吃过。咋又买菜啊,上次买的还没吃完呢。 ”
王劲松搬来一个小板凳坐下,边摘菜边陪老人聊天。 69岁的王文胜无儿无女,早年落下残疾,自2010年搬进回迁房后,王劲松便隔三差五地过来打扫卫生、洗洗衣服、陪他聊天解闷。
“以前做志愿者凭热心和坚持,纯粹是义务劳动。现在好了,可以享受社区的‘制度红利\’。 ”王劲松笑着对记者说。他说的“制度红利”,是可以把这次陪老人聊天做家务的服务时间,像存款一样存进社区“爱心银行”;存得多了,能到超市里兑换商品,还能为自己兑换一些服务。
此时,小区楼栋长娄祥珍来到社区“爱心银行”,拿出“爱心存折”找工作人员划取积分——她准备到理发店里剪头发。这样的爱心存折卡,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手一份。可别小看这张卡,有了它,志愿者便成了小区的“明星”。“我有需要时,可以找其他志愿者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娄祥珍笑着说。
滨湖康园社区入驻人口近2万,是目前全省最大的高层回迁小区。社区设立“爱心银行”,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次数量化,提供“可预见”的服务回报。 “不管是服务者,还是接受服务者,都能在助人为乐中获益。最终的目的,是构建起一个互帮互助蔚然成风的爱心社区。 ”社区党支部书记钟林告诉记者,目前,社区开设“账户”领取“爱心存折卡”的志愿者已达到232名,有社区书法家、发型师、医生,还有一群24小时提供志愿服务的专业水电技工。志愿者爱心服务“存款”最多的已达200小时。
以前爱心积分只能在社区办的爱心超市里兑换物品,品种单一。今年,社区将老粮站超市、社区医院、理发店等辖区商业资源整合,创建了“公益服务+爱心捐赠+商品兑换”的“三合一”模式,有以服务换商品、以服务换服务、以捐赠换积分三种形式,大大扩大了“爱心储户”的兑换面。 “小到牙膏、米油,大到医疗、理发等服务,都可刷‘卡\’兑换。 ”王劲松笑着告诉记者。
包河区现有注册志愿者6万余人,志愿队伍100多支。区财政设立“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吸纳各界捐助,为志愿服务的组织指导、服务设施、表彰奖励等提供保障。社区“爱心银行”,只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同时,该区努力推进志愿服务与网络联姻,实现志愿服务24小时全天候开展。
“我们正启动社区网上‘爱心银行\’专栏,定期发布社区注册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和爱心积分,爱心互相传递,文明共建共享,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义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朱海舟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王恺 通讯员 章崇志)3月12日,省直暨合肥市600余名青少年,在合肥万科森林公园种下了近千株栾树、香樟等树种,拉开了全省“保护母亲河,美丽中国梦——2014年度青少年植树行动”的序幕。...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