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鸣本报通讯员 李多庆
“奶奶,以后您想出来走走,打卡上的电话就可以了。 ”
“谢谢,好久没到这么远的地方来走动了。这景色多美啊! ”
阳春三月,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满眼皆绿。在踏青的游客中,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满头银发,满面笑容,不时与社区志愿者付安怡聊着。
这位老人名叫吴大英,今年已87岁,家住滨湖康园社区,患有轻微间歇性老年痴呆,出门常常忘记回家的路,儿子在新加坡打工,平日里由媳妇李梅一人照顾,很不方便。
今年3月,合肥市包河区为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农民工、留守儿童四类特殊群体送去“邻里守望卡”。卡上印有雷锋头像,有左右邻居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社区党支部书记、志愿者、楼栋长、社区医生等信息也一览无余。如遇急事,居民只要拨打任一个号码,很快就能得到帮助。
康园社区作为全省首批发放“邻里守望卡”的社区,是安徽省目前最大的高层回迁小区之一,四类特殊人群有300多人。社区创建尚知学堂、康乐影吧、网络少年宫等服务载体,成立社区志愿服务队,实现从“面”到“点”的转型,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如今,儿媳妇不在家时,吴大英老人有了燃眉之急,打个电话就会有志愿者及时赶来。
“小小卡片,关键时候派上大用场。现在一‘卡\’在手,生活无忧呵。 ”说起邻里守望卡,老人特别开心。
一张“邻里守望卡”将社区的8000多户居民的心连在了一起。
“孩子们放学进不了门、家里老人无人照顾、寄放一下东西、出远门交代一声……小卡片不仅给那些空巢、孤寡老人带来了方便,也拉近了居民间的距离。原来不太往来的邻居,现在变成了自家人。 ‘有事打电话\’成了邻居们的见面语,邻里关系熟络起来了。 ”谈起社区的变化,小区楼栋长娄祥珍非常高兴。
“您不在家,我帮您守;我不在家,您帮我望。 ”这一理念在居民心中逐渐扎根,邻里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冷漠症”渐渐冰融。
“‘邻里守望卡\’将在我区全面推开,织起一张知心网、知情网,打造一个‘爱心、怡心、暖心\’的社区大家庭。 ”包河区委宣传部长王海霞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最近,合肥连续捣毁多个传销网络。然而,随着传销的行骗手法与表现形式的不断翻新,有关部门发现和打击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本报记者 李晓群“造梦团队”精心策划骗局近日,合肥警方出动上百警...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