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许蓓蓓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3月26日下午,在合肥市瑶海区一条狭窄的巷子里,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让人感到好像回到了校园岁月。
循着读书声走去,原来是瑶海区三里一村的社区道德讲堂正在开讲,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讲台上,向数十位社区居民讲解老子的 《道德经》。
老人叫贺印生,原是合肥市一所中学的退休老师,今年72岁了。退休以后,贺印生一直没闲着,学国画、习书法、刻印章,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贺印生登上了社区道德讲堂,给居民们开讲《道德经》,从此每周三下午定期开课,风雨无阻。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句话是说,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更快,反而不能远行。”贺印生绘声绘色地向 “学生们”解释古文意思,并做起了手势。贺老还不忘和学生们分享阅读心得:“学习、做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遵循自然规律,决不能浮光掠影、马马虎虎。”台下的“学生们”频频点头。短短一个小时,贺印生读原文、释字义、谈感受,将个人的阅历与《道德经》的哲学要义结合起来,让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浅显易懂。
社区书记程文光告诉记者,贺老的《道德经》课程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来听,但贺老一直坚持着,“你看,现在连附近学校的孩子也来听课诵读了。 ”
“只要贺老上课,每次我都来听! ”61岁的黄贵英大姐是贺印生的“粉丝”,她告诉记者,原本以为《道德经》很深奥,贺老别开生面、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她迷上了,退休生活变得充实丰富。黄贵英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她对身边人关心多了,经常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告诉给孩子们,一家人与书香为伴、其乐融融。
“地闲了长草、人闲了生病,人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轻松快乐。 ”贺印生笑着告诉记者,“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定要传承好,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这个责任。 《道德经》是中国人的哲学经典和智慧结晶,小到做人,大到治国,都有教益,不但要传承,还要发扬! ”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许蓓蓓)4月8日,合肥市在蜀山烈士陵园举行社会各界公祭革命烈士活动,深切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4月8日上午,青松、翠柏、鲜花掩映下的合肥蜀山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来自该市的部分党政...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