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工作狂”傻不傻

来源:安徽日报 2014-05-21 22:15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今天,我们推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观”专题调查。

本期调查的主题是:新形势下人们的职业选择、敬业精神、从业状态等。我们选取“‘工作狂\’傻不傻?”“工作只是‘饭碗\’?”“工作快乐吗? ”等话题,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原汁原味地将受访者的观点呈现出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敬业”。

职业,寄寓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使命和价值。敬业精神的强弱,敬业水准的高低,决定着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和个体价值的彰显。在我们日复一日的努力工作中,这个国家、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的生活也更加富足幸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快,人们的职业观走向多元。毋庸讳言,一些人的职业观有些模糊,有的甚至扭曲。金钱、地位等多种因素,考验着我们的职业观、敬业度。

我们应当如何择业?如何敬业?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这一课题。我们有什么样的信念、精神、态度,就有什么样的现实和未来。

·大众声音·

我看“狂”与“傻”

郭秉政(合肥元政农林生态公司创办人):

看上去挺傻的。

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就顶着各种“狂人”名号,从求学路上的“学习狂”,军旅途中的“表现狂”,到如今职场的“工作狂”等等。回首一看,曾经被笑话是犯傻的人,而今已经真正的“脱了胎、换了骨”,“学习狂”摇身一变成了数学博士,“表现狂”被破格提了干,“工作狂”也成了老板,有了一番事业。现如今,一劳永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当你实现理想和追求,给社会、家庭和周围的人带来幸福的时候,就算傻也值得。鹿冬生 (安徽安援律师事务所律师):

傻是智慧。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职场竞争激烈,残酷的现实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工作狂”。他们对工作的投入程度高,以工作为生活的重心。在大多数人看来,“工作狂”是被强迫工作,整个人困在工作中。我认为并非如此,“工作狂”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源于自身需求,想通过工作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在这基础之上,期望能够获得一种安全感与归属感,进而能够得到爱与尊重,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工作狂”的关注点不仅仅是结果,更多的是在工作过程中所带来的愉快,我想这就是他们的“傻”智慧。林旭娜 (南方日报记者):

有时自己也觉得犯傻。

吃着泡面看资料,喝着咖啡赶提纲,风驰电掣挤公车,跋山涉水找人胡吹神侃,归去,打起精神敲键盘。好不容易完工,抬头一看,月上柳梢头。摸摸肚子,还没吃饭啊。找间24小时便利店,舌尖终于有了滋味。在窗旁看见唱歌回家成群结队的人,欢声笑语传进耳朵,气不打一处来。这么搞,不是傻又是什么呢。想着想着,手机一响,有新活儿。刚刚的杂念全然无踪,只想下个题该怎么搞。尽管知道又是犯傻,可干劲就是源源不绝。秦兰萍 (合肥一中物理教师):

“傻”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我的同事很多都是 “工作狂”,每天早早到教室,等学生走完才离开。老师当“工作狂”,不是为了得到上级表扬,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敬业,跟工资也没有直接关系,就是想帮助学生。如果说“工作狂”是傻子,那傻子的朋友多,快乐多,成就感强。当这样的傻子,又有什么不好呢?有时候会因为工作,而怠慢了家人,影响了娱乐,耽误了休息。但我想这都不是绝对的,是暂时的,是可以调和的。王朵 (党政机关公务员):

“工作狂”傻不傻?这还真是个问题。

“工作狂”标榜忘我工作,以致达到癫狂的地步。工作的核心是人,不是工作本身。 “工作狂”缺乏生命的感知、生活的智慧。工作只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有人说,“工作狂”特别敬业,“工作狂”追求最大效益。这要么是自欺欺人,要么是盲目美化。其实,“工作狂”和敬业、效率是两码事,努力工作、提升效益本无可厚非,但不必发狂,对不对?他们走得很久很远很辛苦,却忘记了当初为何而出发。往大了说,这就是一病态心理,得治!李云 (思科中国合肥研发中心员工):

认为“工作狂”傻的人才傻。

在我的周围,有很多“工作狂”,大多是经理或者是重要岗位,并不是每个员工都有机会成为“工作狂”。当然,也有声音认为他们挺傻,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甚至在12小时以上,像陀螺一样每天苦歪歪地忙碌,得不到休息,忽略了窗外的风景。事实上,他们就像永远突突直响的小马达,每一刻都在发光发电。他们拥有比普通员工更高的收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每一份付出都有相应的回报。最最重要的是他们乐在其中,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工作狂”本身传递了向上向前的正能量。默默 (中安在线网友):

“工作狂”是中流砥柱。

“工作狂”都是人才,是社会需要。但是不要太狂,太狂了周围的人吃不消,搞不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认真对待工作,爱岗“不敬业”不失为一种选择。陆秀红 (安徽日报法人微博粉丝):

“工作狂”是榜样。

因为这个直接和收益相挂钩,只是我们工作的效率有没有跟得上去呢?就目前而言,有效工作和高效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如果这方面做好了,“工作狂”便不再是困乏和厌倦的代名词了。

·基层座谈会·

各行业敬业度怎么样?职业道德状况如何?人们选择职业最看重什么?你会做一个“工作狂”吗?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社区调研——

社区干部群众谈“职业观”

时间: 5月18日下午

地点: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填海巷社区

与会人员:王玉琴(填海巷社区卫生站负责人)、郭林霞(和平花园物业公司管理人员)、何学勇(讯腾广告公司负责人)、费礼(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友生 (律师事务所律师)、高旭(填海巷社居委主任)、徐刚(锦华苑小区居民)、黄素华(填海巷社区党委书记)、袁乃玉(填海巷社区党委副书记)、戴武(明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话题一职业道德现状不容乐观

一提到职业道德,60多岁的徐刚表情严肃。“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职业道德现状总体上不尽如人意。”他说,比如,很多人在择业时骑驴看账本,这山更望那山高,只是为了钱,谈何职业道德?从各种“潜规则”到行业内幕,都与职业道德滑坡有关。

职业道德为何不容乐观?袁乃玉、戴武认为,目前职业道德失范,跟职业不规范有着直接关系,比如有的职业没有规范,人们怎么做全凭良心;有的职业有规范,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如果各行各业都有健全的规范,都能严格按照职业操守来工作,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话题二“工作狂”付出总有回报

看上去温婉大方的王玉琴,在同事眼中却是个“工作狂”。她说,她行医20多年,喜欢社区医疗工作。从早上7点半到夜里10点多钟,就一直在服务站。虽然没有挣多少钱,但觉得很充实。 “现在社区里,不论谁家嫁女儿或者娶媳妇,都会给我们送喜糖,这说明大伙儿心里头有你。 ”

王玉琴的“感悟”,引起黄素华的强烈共鸣。她说,没有谁天生就是“工作狂”。 13年前,她刚下岗,就应聘到社区工作,一个月才260元的工资。“一开始就想随便干干吧,当个社居委大妈试试,后来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因为从中得到了快乐。 ”她说,现在社居委就是第二个“家”,居民的认可和满意,就是一种无形的回报。

话题三择业创业不能一切向钱看

很多人择业时最先考虑金钱,同为律师的费礼、朱友生认为,选择职业要保持兴趣与事业一致,当律师不能仅仅为了钱,还要有社会担当和公共责任,择业时不能一切向钱看,干事业也不能一切向钱看。面对金钱考验,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信念,衡量职业操守和人生品格。

对于这一点,郭林霞认为,和以前相比,现在人的敬业度是要大打折扣的,比如有的年轻人没有加班费是不会加班的。而他们年轻的时候,字典里根本没有“加班费”这个词,当年响应号召去挖包河时,不管多累都觉得高兴,那是金钱买不到的。

话题四爱岗敬业与合理回报不矛盾

80后高旭在社区工作5年多时间,他认为一个人爱岗敬业与获得合理回报不矛盾。随着国家政策向基层倾斜,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能安心扎根社区。比如工资待遇逐步提升,只要努力工作,将来还有一定提升空间。有了这些保障,少了后顾之忧,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更应该做好工作。

对此,何学勇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说,员工的敬业程度与获得的回报多少应该成正比。他曾在合肥高新区某通讯企业工作,同一批有4名员工,其中3个本科生,只有他一个专科生。虽然他学历没他们高,但工作更努力,半年后工资就超过了他们。

近日,本报联合安徽大学社会学系,面向各年龄段、各个行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开展了“职业观”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9份。

如今,“工作狂”已成高度敬业的代名词。有多少人认同这种工作状态,并甘愿将主要精力投入工作?问卷调查以数据说话——

多数人认同埋头苦干

1、您认为现在还需要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吗?

从年龄段来看,60后群体71.2%认为 “需要”,80后群体20.6%认为 “不需要”。从职业来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68.8%认为 “需要”,农业劳动者20.0%认为“不需要”。2、您是否愿意为了工作主动加班或者自我充电?

从年龄段来看,80后群体62.6%表示 “愿意”,50后群体42.1%表示 “不愿意”。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75.0%表示“愿意”,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40.4%表示 “不愿意”。3、您投入工作的精力在全部生活中占多大比重?

显然,工作占据了大多数人的主要精力。从年龄段来看,60后群体35.6%、90后群体30.0%投入工作精力达80%以上。从职业来看,专业技术人员38.3%投入工作精力达80%以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73.2%投入工作精力为50%至80%。4、如果您对工作投入精力过多,您的家人有何看法?

从年龄段来看,60后群体62.7%、70后群体60.6%认为家人非常支持。从职业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68.8%表示家人非常支持,农业劳动者60.0%表示家人不太支持。

·点评·

从问卷结果看,无论出生在什么年代,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大多数调查对象都愿意埋头苦干,愿意为工作付出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对老黄牛精神持“不需要”态度的仅13.4%。从家庭层面看,绝大多数家人对 “工作投入过多精力”表示认同和理解。 “不太支持”者表示出的态度是,如果充分协调好其他事务,还是持“支持”态度的。两者数据相加发现,家庭对个人工作的支持达89.2%。当然,由于时代不同,各年龄段及不同职业的调查对象对工作的认同有一定差异。

从中可以得出结论:无论自我认知层面,还是家人认知层面,体现的都是整个社会对“工作狂”的认知程度。王云飞(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安徽日报“职业观”专题调查组走进合肥社区,与干部群众座谈。 束靖 摄

新闻推荐

安徽企业质量信用平台开通

本报讯 (记者 桂运安) 5月20日,安徽省企业质量信用平台开通仪式在合肥举行。副省长花建慧、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出席仪式。该信用平台以组织机构代码为索引,以质量监管信息为基础,以企业自主发布为...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法援志愿者学手语2014-05-22 22:14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工作狂”傻不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