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奋力打造全省“首善之区”的当下,我区肩负着保护全市人民“大水缸”的重要使命。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让合肥“最美后花园”更加绚丽多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又迫切的环保课题。“我们通过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实行常态化管理,不断巩固和提高‘三线三边\’整治效果。”区文明办负责人彭家根介绍。在“三线三边”整治活动中,我区通过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推行“十户轮值”制度,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活动中来,让“美丽庐阳”的画卷更加俊美怡人。
5月中旬的大房郢水库边,绿意婆娑。早晨6点多,林店街道景湾社区“保护水源地”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张磊步行来到水库边的岗合路,查看附近有没有居民乱丢垃圾的情况。张磊是景湾社居委副主任,自今年担任该社区“保护水源地”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以来,每天早上他都会沿着大房郢水库步行最少6公里。
景湾社区是林店街道靠大房郢水库最近的社区,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000人,流动人口1500余人。其中,最近的村民组有的住家距水库不到100米,乱丢垃圾、废水乱排等现象一度较为严重,对水质造成相当程度的污染。
“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从保护水质安全角度出发,该社区成立了我区首个“保护水源地”志愿者服务队,致力于维护水库的卫生环境,加强对不文明现象的整治力度,并在大房郢水库岸边及社区道路周边配备了大型垃圾桶140余个,先后清理了王大郢、新庄等自然村的家禽养殖户13个,拆除蘑菇大棚9个。此外,该社区还在水库边设置了公告牌,明确告知居民不准乱倒垃圾、乱排污水,并标注了监督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鼓励居民都来参与监督工作。“大家的环保意识比以前好太多了,你看现在水库的水透亮清!”谈起此事,在景湾社区从事保洁工作20多年的郑智友竖起大拇指。他欣慰地告诉记者,因为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自己的保洁工作比以前轻松多了。
今年73岁的胡朝发一直在我区三十岗乡东瞿村生活,是被邻居们啧啧称赞的环保志愿者,他见证了昔日破旧萧条的小村庄成为洁净靓丽民居的巨大变化。如今,东瞿村已成为合肥市美好乡村建设的典型代表:桃蹊水果农场5000亩桃园环绕村庄,美食文化村建设已初具规模,2014年桃花节当日游客突破10万人,让这个村庄收获了从未有过的兴旺和富足。“三线三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为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巩固东瞿村环境整治成果,该村在今年3月18日首先实行“十户轮值”制度,即村民组以十户家庭为单位,按照就近的原则划分成若干小组,确定一人为轮值组长。每十天轮流值日一天,轮值户除每日确保自家室内外、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物品堆放有序。同时负责十户公共区域内的垃圾收集清理,纠正责任区内乱倒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行为。
“保护环境是大家的事,也是对子孙后代有益的好事,我们都是维护环境的主人。”胡朝发便是“十户轮值”制度的发起人之一。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每天他都会起得很早,锻炼身体后便开始在自己负责的辖区内认真督查乱搭乱建、乱丢垃圾等不良行为,对不遵守规定的邻居他会严肃警告并要求整改。三十岗乡文明办负责人王敏介绍,自开展“三线三边”整治活动以来,该乡共投入整治资金近100万元,出动人力900人次,挖掘机400多台次,拆除猪舍、鸡舍、牛棚、简易棚41处,清理各类垃圾900吨。
“对‘三线三边\’整治中出现的大面积适于绿化的空地,我们将结合周边情况,聘请专业公司进行高标准设计,将其打造成新的绿化景点。”彭家根介绍说,同时,我区还建立督查销号制度,在巡查中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处理或者解决问题不到位的,进行问题通报,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好并验收合格的,才将给予问题销号。通过建立“徒步巡查”、“明察暗访”等长效管理机制,做到“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活动“全覆盖无盲区”。
(王领 凤文静 汪敏)
新闻推荐
本报讯 5月19日上午,“庐阳杯”2013-2014年度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总决赛工作推进会召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安红,区委常委、副区长刘芳参加会议。会上,赛事组委会各成员单位负责...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