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生活百态看文明

来源:安徽日报 2014-06-12 22:04   https://www.yybnet.net/

文明生活需要每一位市民遵守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本报记者在省城随机采访,撷取了城市生活中的一些小镜头。塑造文明生活,期待每个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镜头一】看电影——

高声喧哗妨碍他人

■ 本报见习记者 李浩

5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银泰中心的博纳影城,观看电影《X战警:逆转未来》。

放映厅第7排靠右位置,一个穿蓝色碎花衬衫的30岁左右男人从影片开场后就一直使用手机,记者看到他正在使用微信软件,放映厅里光线较暗,手机屏幕亮度较高,灯光形成了一块亮光区。 “前面的人,你把手机屏幕关一下,影响我看电影了。 ”20多分钟后,后排的一位女性观众,认为手机亮光影响了她的观影效果,高声要求该男子关掉手机屏幕,随即手机关闭。

“我正在电影院看电影,你打电话给我有什么事?”16点35分左右,放映厅前排一阵铃声响起,随即传来一位中年女人的声音。中年女人坐在放映厅里高声打电话,完全不顾及周围的观众,电话外音也较大,记者能够模糊地听到听筒里发出的声音,整个通话过程维持了2分钟左右。

在记者观影的过程中,始终都能听到手机铃声响起,在记者后排,两种不同的短促的电话铃声频繁交替响起,引发周围观众不满。

放映厅里除了有手机噪音,还有许多观众交头接耳发出声响。记者后排的两位女性观众开始就电影的剧情、演员甚至电影院的环境发表评论,并且越说越激动,一直持续到影片结束。在与记者并排靠中间位置,坐着一对年轻的男女观众,其中男性观众一直与女性观众说话,说得激动的时候,会侧身提高声音,引起周围观众侧目。

【镜头二】过马路——

随意穿行乱了秩序

■ 本报记者 聂扬飞

6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合肥市金寨路和望江路交口,两名女子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路东的商场走到路边。虽然当时东西向交通信号灯是红灯,但是两人还是熟视无睹,有说有笑地从马路正中间穿行到对面。过往车辆看到有人乱闯红灯,只能赶紧刹车减慢速度,给交通带来了拥堵。

一位路边商店的店主告诉记者,这个路口有地下人行通道,但是很多过路的人都因为嫌远不愿走,横穿马路的现象十分普遍,就在前不久,这个路口有一位老人在横穿马路时被电动车碰倒。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过往行人,还有不少发小广告的“专业人士”穿梭于等待通行的车流之中。红灯时,挨个车辆发放广告名片,绿灯亮时,再突然跑开,中间好几次差点因为避让不及被车撞上。

记者沿金寨路向南行至南二环附近,这边东西向的车流量十分大,车辆几乎一辆接着一辆,路中间的绿化带上还专门设置了隔离栏,但依旧阻挡不了部分市民上演过马路的 “惊险大戏”。在短短十几分钟内,记者就看到有好几个人十分熟练地从护栏上翻过,在路口西边几百米的地方,有一处护栏还被图省事的人损坏,露出了一大截空隙。

“平时上下班开车经过这里时,都得格外小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从绿化带后冒出来个人。 ”家住政务区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翻护栏的人中还有不少是带着小孩的家长,“社会公德要从小养成,这样的行为无疑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示范。 ”

【镜头三】遛狗——

不能放纵宠物随地排便

■ 本报记者 高城

6月9日晚,合肥市民吴先生吃过晚饭,带着四岁的儿子出门溜达。刚走出楼洞四五米,儿子就踩到了狗屎。看到沾满狗屎的小皮鞋,孩子当场哭了起来。 “一看鞋底踩得那么脏,我火冒三丈,把儿子抱起来,脱下鞋子扔到垃圾箱里。 ”吴先生说,第二天晚上他再准备带着孩子去散步,孩子却死活不愿意了,“怕踩到狗屎。 ”

吴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小区里也常常“中招”。由于经常晚上加班,为了防止踩到狗屎,吴先生特意准备了一个手电筒,“我们小区养狗的很多,我观察过,大部分人放纵狗狗随地排便,而且根本不处理这些排泄物。 ”

记者走访部分小区发现,一些草坪或绿化带中都有未清理的狗粪便,甚至还有很多养犬者用卫生纸清理了狗粪便后随手扔到花丛中。 “如果宠物在花坛或者树下排泄,狗主人根本不清理的。 ”一小区物业清洁工说。

在合肥步行街、包河公园等地,记者发现有不少人带着狗在公共场合溜达,其中不乏一些大型狗,大部分狗都没有系绳,也很少有人自觉收拾狗粪。“走得好好的会蹿出一条狗,就跟‘定时炸弹\’似的。小孩会怕,大人也吓一跳。 ”推着婴儿车的张女士向记者抱怨。

“狗是人类忠实的伴侣,养狗能让处于城市森林中的人有更多机会亲近动物,培养爱心。但养狗者要先培养公德意识。 ”采访中,一位爱狗人士表示,养狗者必须要有公德心,自觉遵守法规规定,文明养狗,才能狗不为患。

新闻推荐

·当好全省改革发展排头兵·③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之花结硕果

建创新平台、聚创新要素、促产业升级,合肥的探索为全省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报记者 吴量亮从2004年科技部批复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2010年科技部、发改委批...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田间课堂学插秧2014-06-12 22:04
猜你喜欢:
评论:(生活百态看文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