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金花 刘亚萍
破碎的蛋壳、破布、秸秆、知了壳,甚至是废弃的易拉罐,在朱慧卿老人的手中都是宝物,能变化出十二生肖脸谱、猴子迎亲队、穆桂英挂帅、宝黛共读西厢等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工艺品。她的作品曾亮相央视“夕阳红”节目。
67岁的朱慧卿家住合肥市蜀山经济开发区科学家花园,她曾是科学岛上一名从事化学检验工作的职工,因为爱好艺术,年轻时曾学过绘画。退休后,她便开始了艺术创作之路。她的家俨然是一个艺术展览馆,客厅里挂上了“松鹤延年”易拉罐制画,对面的墙上则是“金陵十二钗”的麦秸画,与厨房连接的小客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由148个鸡蛋壳制作的脸谱画。
“做饭时用的蛋壳,敲个小孔,将鸡蛋从小孔里吹出来,然后在外面一笔一笔画上京剧脸谱。 ”朱慧卿说,这些材料都非常简便,但为了画出更多的人物脸谱,她还特地参加过安徽省艺术团的京剧班。在朱老家的过道里,一个高约一米四的“掐丝珐琅景泰蓝”花瓶,让人眼前一亮。 “与掐丝珐琅铜胎景泰蓝不同的是,这个掐丝珐琅全部用废纸一张张糊起来的。 ”朱慧卿介绍说,“几年前,农村的亲戚来了,带来了一袋子糯米粉,后来不小心弄出虫子了,又不舍得扔,和老伴商量着用它做材料糊一个大花瓶。 ”
“从打底制胎到装饰,这个纸塑掐丝珐琅仅制作胎体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一层层的废纸糊上去,再烤干,还要避免生虫,我们就用家里的小取暖器材慢慢烘。 ”朱慧卿笑着说,这个掐丝珐琅纸胎景泰蓝创作两年,重量达24斤,家里的废旧纸张全用上了。
此外,朱慧卿家的书柜上还有一些用葫芦制作的宝鼎、葫芦酒具、花瓶等。 “去郊外的时候,我会找一些野生的葫芦,或者亲戚朋友送来的葫芦,晒干后便可用。 ”朱老说。
除了自己制作,朱慧卿还曾被中科院合肥分院、安徽大学、合肥市的三所老年大学聘为手工艺教师。她的作品在中科院巡回展出后,引来央视的关注,甚至有三名英国人慕名拜访过。朱慧卿教过的学生最小的四岁,最大的80岁。 “学一门艺术,不仅能让我们老有所为,而且勤动手动脑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也有益。 ”朱慧卿说。
朱慧卿正在制作工艺品。
本报通讯员 刘亚萍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吴量亮)6月5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合肥市改革发展经验集中采访活动顺利结束。从5月29日起,包括安徽日报在内的12家省内主流媒体记者,组成联合采访团,深入合肥市企业、园区和项目建设现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