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今年5月,合肥市发改委牵头启动该市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并在全市范围发放6000份调查问卷、收回5093份。这次大规模的调查问卷围绕教育、文化、医疗、体育、菜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针对群众“要什么、建什么、怎么建、建多少”,广泛征求广大市民意见。合肥市发改委主任宋道军:
这次编制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不同于我们以往的各个专项规划,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真正体现“多规合一”精神的专项规划。通过编制这个规划,实现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一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划,最广泛地听取广大市民意见、全方位吸收专家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才能让新编制的规划体现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科学管用,又能够操作。
一个好规划,要遵循客观规律,科学预测社会需求。这需要突破区域和行业划分,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求民意。不论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还是社会投资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论是中央、省、市级投资建设的项目,还是县(市)区投资建设的项目,要全部纳入规划的“一盘棋”,还要注重远近结合。
一个好规划,要面向广大市民,准确掌握群众需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规划编制。合肥市在新一轮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中,首先在需求预测阶段,充分考虑人口密度以及变动趋势、设施服务范围和发展空间需要,科学布局公共设施;其次,在空间落实阶段,陆续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行业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提出意见建议,全方位征求各相关部门以及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
一个好规划,要突出项目载体,千方百计满足群众需求。通过“开门编规划”的前期调查发现,公众对近年来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总体评价是“成绩显著”,但相对来说,社会保障、文化、教育设施仍然较为短缺;在居住区附近最需要新增的调整项目中,依次为文化、社会保障、教育、市政、医疗和体育等设施。我们在规划中充分吸纳这一民意,首先,立足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规划建设一批辐射合肥经济圈甚至全省的区域性的展览馆、体育馆、博物馆等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其次,针对区域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规划建设了一批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体、邻里中心等;再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思路,明确哪些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哪些项目由社会资本直接投资或参与投资建设,畅通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事业领域的渠道。
本报记者 张鸣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陈婉婉)7月21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皖台基础教育论坛在合肥师范学院举行。台湾铭传大学文教参访团成员、部分赴台学习的中学校长研修班和教育督导研修班学员、省内部分高校专家和基...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