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胜利 聂扬飞
收费看着涨,停车仍不易
“停车费越来越高,每天打车费比一天停车费要便宜得多。 ”8月6日,在合肥市三里庵一家公司上班的刘超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买了辆低档轿车,上下班“代步”。他回忆,那时路边停车还不收费,办公楼下面的停车场收费也很低,每月只象征性地收几十元钱的管理服务费;现在,免费的停车位找不到了,办公楼下面的停车场收费一涨再涨,已经让他“停不起”了。
从去年8月1日起,合肥市实施了新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提高了公共停车场收费标准和部分路边停车位收费标准。根据这个办法,实施政府指导价的公共停车场,首小时收费4元,之后每小时收2元;路边停车位,以A级区域为例,首半小时收3元,以后每半小时收2元,累计收费。而商业性停车场自主定价,大部分收费在每小时5元以上。
“每月停车费要花掉近600元。 ”车主周女士粗略算了一笔账:上班时,停在单位附近的公共停车场,办了月票,每月300元;回家时,停在租的小区地下停车位,每月180元;周末开车去市里,停在路边临时车位或商业性停车场,每月100元钱左右。
“停车位周转率挺高,车主大多是短停即走的,一般停放时间都在两小时内。 ”桐城路美游城停车场管理员告诉记者,他们停车场是10元钱起步,超过2小时,每小时加收5元钱。马路斜对面就是政府建设的公共停车场,收费低得多,需要长时间停放的都会停到那里,“但这里有商场、医院、政府单位,停车位非常缺,白天基本都停满了”。
“半小时内就走,至少能省两块钱停车费。”在市区红星路上,一位雪佛兰车主将车停在路边停车位上,匆匆冲向路边服装店。该车主表示,她和朋友常常约好一块儿出门,只开一辆车,既方便停车又省停车费。
投资难盈利,资本多观望
“据我所知,目前合肥没有社会力量为经营停车业务投资建停车场。”一位曾在合肥经营商业停车位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商业性停车场大部分都是作为商场、写字楼的附属设施存在,并不能直接盈利。一些能盈利的市区地面停车位,是绝对的“香饽饽”,一般很难拿到经营权。他透露,通过关系拿到“经营权”,还要交一部分费用,然后自行收费,有的实施转包。
解决停车难,光靠涨价不行,还要适当增加停车位。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公共停车场;一方面需要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推动停车市场化、产业化。日前,《合肥市鼓励公共停车场建设暂行办法》正式出台,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公共停车场,并给予适当政策奖励。
依据办法,社会资金投资新建、改扩建停车场,项目竣工验收后,可视情况享受人防专项补助资金;100个泊位以上的地下停车场、地上公共停车楼,还可以建设不超过总建筑面积20%的商业设施,用于汽车美容、快修、汽车租赁等商业增值服务。收费由经营者自主定价,只要向价格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并明码公布即可。
合肥市社会停车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程毅认为,社会力量兴建停车场虽然可以自主定价,但价格高就会降低车位使用率,目前还很难做到靠停车业务盈利,必须允许其发展商业配套设施。国外及国内发达城市的成功做法,就是允许投资者增加停车场内商业使用面积,如建超市、汽车服务店等,以“副业”贴补停车业务。
“立体机械停车场是停车产业发展方向,但建设成本、维护费用太高,社会资本不愿进入。”程毅告诉记者,市区建筑密集,寸土寸金,只能建设立体机械停车场。但建设成本很高,建设用地每亩几百万元,而且很难拿到地,每个车位3到4万元,收回成本一般要10年左右。维护费也很高,按长江路停车场模式,100个车位,按政府指导价收费,停车收入每年仅够维护费和人工费。
产业有前景,机制需理顺
“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问题,还是要从产业化角度来考量。 ”省政协委员张云燕认为,停车产业的商机和前景十分广阔,重视停车设施建设可以说一举多得。据她介绍,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停车产业已成为年产值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比如美国的停车产业,每年收入约达260亿美元,占全美GDP的3.25%,并解决了100多万人就业。实行停车产业化,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政府税收,所得收入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使得停车产业与城市交通形成了良性互动。
“现实中巨大的停车需求,只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停车企业缺乏利益驱动,社会资本难以积聚,停车产业化也就无从谈起。 ”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员、经济学博士马红漫认为,国内很多城市停车产业都有良好的社会需求,却无大量社会资本投入,主要原因在于停车设施建设成本过高,投资回报不明朗。
马红漫表示,停车场与房地产不同,房子卖了就能回收成本就能挣钱,而停车场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前期很难靠自身发展壮大。对于这种尚处于襁褓期的产业,政府要在前期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商业模式,先谋而后动,将停车产业打造成具有自我造血机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在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的同时,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真正实现“车主有位可停、经营者有钱可赚”的良性循环。
合肥市人大代表周海燕认为,停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管理规模化,运营专业化,投资社会化。政府可以将停车场投资建设的功能从现有的地产商中剥离出来,将配套费拿出来,注入到专业化停车场投资运营企业里,从而实现规模化管理。规模化管理可以带来专业化的运营,企业将会在所投资建设管理的区域内统一布局、配置停车供给,采用先进的停车设备,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手段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推动停车行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根据经验,停车越难的地方,停车费越高。 ”
——合肥市民刘超● “我们停车位属于商场经营,收费高,停车的能快走就快走。 ”
——合肥市桐城路美游城停车场管理员● “一些能盈利的市区地面停车位,是绝对的‘香饽饽\’,一般很难拿到经营权。 ”
——一位曾在合肥经营商业停车位的公司负责人● “立体机械停车场是停车产业发展方向,但建设成本、维护费用太高,社会资本不愿进入。 ”
——合肥市社会停车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程毅● “在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的同时,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真正实现‘车主有位可停、经营者有钱可赚\’的良性循环。 ”——知名财经评论员马红漫● “为引进社会投资人开辟政策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源源不断地注入停车产业。 ”——合肥市人大代表周海燕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中共党员、原省政协常委、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杨连珠同志因病于2014年8月23日在合肥逝世,享年82岁。杨连珠同志祖籍山东文登,1932年4月出生,1950年5月入党,1948年10月参加工作,高级经济师...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