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聂扬飞 朱胜利
对话嘉宾:
王开玉 省社科院研究员
韩宪德 合肥市政协委员
齐勇 《汽车之友》杂志评论员
记者:如何建立科学的停车价格体系,使之在引导车辆合理停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韩宪德:可以灵活运用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等多种方式,采取差别化费率调控停车需求和停车资源,以计时收费为主,计次收费为辅,按照“核心高于外围,地面高于地下,路内高于路外”的原则,实行由高到低的停车级差价格,强化停车需求调控管理。
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公共停车场周边区域违章停车的执法力度,合理利用停车收费的价格杠杆调节地面与地下停车量不平衡问题,引导车辆停放到比较空闲的地下停车场;对时段性较强的停车场,采取“错时停车”措施;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停车动态诱导系统和停车信息网,推广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引导规范有序停车。
记者:针对“车多位少”的现状,有部分专家和市民提出借鉴国外的“购车自备停车位”政策,对此你如何看待?
齐勇:停车位的长期租用费价格高于汽车自身价值的现象,在发达国家是很正常的,而在我国却一直是花大钱买车、花小钱或不花钱停车。在我们的邻国日本,1962年开始推行 “购车自备停车位”政策,虽然不强调停车位一定要个人拥有(可以租用),但所有车辆(含公务车)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自己解决停车位且必须是路外停车位。此举有效地推动了停车产业的发展,使日本路外停车场随处可见。
就我国而言,人们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停车场作为公共配套设施的定位应当逐步淡化,将其转变为按需购置的私人财产(不动产),并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相应的政策应包括停车位的确权,并允许其流通。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促进汽车产业良性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记者:在引导和推进停车产业发展中,如何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王开玉:停车产业是由停车场规划、投资、建设、运维以及政府管理等活动构成的有机完整产业体系。停车产业化不仅仅是停车各环节向企业化经营转变的过程,也是对现有停车服务行业的整合,在纵向上实行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一体化,在横向上对资金、技术、人才进行集约经营,实现供给的专业化和服务的社会化。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功能才能实现。
无论规划制定、政策导向、还是建设管理和技术支持,都离不开政府行为。当前需要明确停车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及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针对城市泊位分布、动静态交通控制协调等方面完善规划,为投资建设者提供指导和依据。
新闻推荐
▼ 8月17日,在合肥市繁华大道跨南淝河桥工程建设现场,工人正在主塔柱上施工。目前主桥两个挂篮拼装全部完成,即将进入斜拉索施工,标志着大桥已实现塔梁同步施工。据了解,作为省城“东西向大通道”的繁...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