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日葵
作为“徽州三部曲”的第二部,韩再芬和她的原创黄梅戏《徽州往事》日前在北京拉下帷幕。连演六天,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这些都足以说明了韩再芬和她的《徽州往事》在北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早在12年前,韩再芬就曾在北京掀起黄梅热,当时她带着《徽州女人》进京,在北京长安大剧院连演16场,黄梅戏和徽州女人一时轰动京城,成为韩再芬黄梅艺术的一个里程碑。
除了徽州女人这一主题不变,《徽州往事》仍然讲述徽州女人的悲情故事,但却传递出封建时代传统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同时,剧中也传达出“官有所谦,民有所容”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更值得一提的是,《徽州往事》在演出、唱腔、叙事、舞美、灯光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注入了诸多时代元素。其在北京、广州、上海、山东、苏州以及合肥等地商演百场,皆盛况空前,好评如潮。这是戏曲市场给予韩再芬和黄梅的褒奖。
当下,电影、电视、网络、流行音乐等多元素艺术百花齐放,戏曲就像一个夹心饼,被传统和现代艺术层层包围,传统戏曲的式微似是大势所趋。如何突围?作为黄梅戏的领军人物,韩再芬创立的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迎难而上,以《徽州往事》为突破口,让“再芬黄梅”依然芬芳。
黄梅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任何艺术只有活在当下才有生命力。人们不能老生活在欣赏《女驸马》《天仙配》这样的经典时代,必须得有新剧目。我们要传承黄梅戏的传统,同时要再造黄梅戏,让黄梅戏与当代生活对话。
再造黄梅,正是当今黄梅乃至中国传统戏曲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必定将传统艺术带入死胡同。艺术需要生活,只有真正的让戏曲接通老百姓生活的地气,传统戏曲才有生长的春水和空间,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来。
新闻推荐
□ 记者 钟伟 凌良一张废旧的纸张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多大价值,然而,却有人能在这纸上做出大文章。在屯溪就有这么一位民间撕纸达人,他就是许八斤。在他家,客厅里挂满...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