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松 本刊记者 李丽娟 叶昌国 文/图
梁园镇东武社区是该镇首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自美好乡村建设以来,村内基础服务设施正在完善,乡村建设初具规模,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整齐划一。宽阔的水泥路,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让交通更加便捷。现代化农业设施,为下一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现如今,来到东武社区,你会感觉到一派秀美乡村的喜人景象。
1 提升品位重特色
东武社区位于梁园镇东部,现有人口3029人,近年来,在美好乡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荣获合肥市文明村称号。作为东武社区美好乡村建设中心村的黄庄居民点,由黄南、黄北两大村民组组成。黄庄现拥有14个自然村,总人口1029人,规划人口2000人,大部分以务农为主。村民住房多数为美好乡村建设新建房,以两层为主,房屋质量良好。村内基础服务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现有水泥路2.4公里、排水沟2.2公里、沼气池78座。目前,全组土地已经流转,产业基础良好,已建大棚早西瓜300亩,有机水稻示范点300亩。现已施工项目有绿化景观和文化广场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初具规模。2013年启动了高标准万亩农田建设项目,为下一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美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梁园镇党委、政府从村庄整体美化、环境长效保洁、产业扶持发展着手,为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延续性,根据社区特点和村民意愿摸排拟建设项目,从全村整体产业发展着眼,提出以“大家齐心协力、全面科学发展、超前建成小康社区”的发展口号,进一步完善农民幸福生活。
2 产业升级促发展
美好乡村建设不只是外在美,更要美在发展。东武社区近年来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财收入,带领农民致富,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向更高层级迈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让村民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东武社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137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80万。项目建设共分四大类:其中,水利措施,新建泵站二座,衬砌渠道19.5公里,机耕桥12座,节制涵闸15座,过路涵241座,放水口210座等。农业措施,平整土地约5700亩,计开挖平整土方约135万方。田间道路,新建干道3.5宽水泥路4.27公里,新建支道2.5米宽水泥路2.1公里,2.5宽机耕路33.3公里。林业措施,沿项目区域主次干道,建设防护林带,分别栽植女贞、香樟等乔木,红叶石楠等灌木。
项目竣工后,东武社区农业基础设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路相通,渠相连,树成荫,尤其平整后的大田块,已经吸引三家农业公司前来洽谈土地流转事宜,为今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打下基础。同时更为东武社区的美好乡村基础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幸福指数逐年高
美好乡村建设在东武社区实施以来,村民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日前,记者在东武社区采访时,60多岁的老人在家门前水泥地上边哼着歌边收花生,他告诉记者:“我家以前的几间瓦房一住几十年,现在住进了新房子,两层小楼只掏了几万元。而且,新房子里干净、安全,还方便,水、电、沼气,啥都有。”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城镇的文化、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也同步延伸到农村。物质生活幸福的社区村民们,早已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新建成不久的文化小广场上,各种崭新的健身器材在广场依次排开,村民闲暇之余就到广场上锻炼身体。文化小广场的建设顺应了富裕后的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
谈及未来的美好乡村建设,老人感慨地说:“党和政府的美好乡村建设,我们的生活逐年提高。曾经幻想的天堂生活已经逐步在家门口实现。”
新闻推荐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多措并举狠抓计生服务,群众对计生工作支持度满意度显著提高。 该园区结合失地群众就业实际,每年开展4期的免费电脑技能培训,内容从基础知识到软件操作应用等...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