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孙雨静
“大家这么关心我、帮助我,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10月26日,当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社区帮扶人员上门探访时,社区矫正人员刘亮(化名)十分感动。
刘亮因非法买卖气枪被判刑,如今在社区接受矫正。起初,他不愿与人交往,对生活失去信心。同刘亮一样,其他社区矫正人员对生活也是一片迷惘。
“社区矫正人员越来越多,社区矫正任务日益繁重,短时间内无法增加专职司法干警。 ”西园街道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西园街道各社区共有31名矫正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仅有3名,力量薄弱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力不从心。
面对困境,今年6月,西园街道与区司法局、民生服务社3家单位共同签订社区工作者参与“彩虹行动”社区矫正合作协议,在该区首次引入专业社工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将部分非刑法执法类工作交给社工去完成。
“彩虹行动”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方式,由民生服务社派出专业社工整合各种社会力量,采用“1+1+x”复合运作模式,以基层司法干警为核心、职业社工为支撑、志愿者与家庭成员力量为补充,构建社区矫正刑罚执行与教育帮扶体系。专业社工主要从事探访与综合评估、生活帮扶与社会救助、就业与社会融入辅导、感化教育与社会教育等6项任务。在专业社工帮助下,刘亮改变了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现在他开办了一个家庭农庄,自力更生创业,并积极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服务辖区居民。
“引进社工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让专业的人做专门的事,大大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未来将在全区推广。”西园街道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10月26日,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青年志愿者联合陆军军官学院的官兵们,对省城潜山路桥下近千米铁路沿线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乱种菜等顽固乱象进行集中整治。本报记者 徐国康 本报通讯员 李鹤 摄...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