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曾有得失
1998年到2000年之间,还是我漫长而勤勉的高中时代。那时网络新浪潮叫嚣得再厉害,和备战高考的学生之间,关联性毕竟有限。那时,大家偶尔上网是学校附近五块钱一小时的网吧,除却几个门户网站也没太多趣味相投的分众网站。至于拥有了的那个QQ号也要大家考入大学,有些朋友开始远离身边,才变得有意义起来,这些熟悉人,是我的第一批QQ好友。
而期间接触的网络文学,显得也没有那么“网络化”,第一次看到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已经是作品多少集聚了名气之后,在某本杂志内页夹入的副刊上全篇幅刊登,只不过对于作者的介绍中着重关注了她的作品缘起,那时很多人都要强调这种出处,所谓的网络文学。于是居然也心有印象。那段时间,颇为风潮的还有一个“榕树下”,一个华裔或是ABC之类身份的人创办的中文作品网站,后来还有关注过的,安妮宝贝一度还去“榕树下”任过编辑。
这种氛围下,周遭的女孩大多看这些作品,中间的人物和情节是不需要特别指代说明就可以交流的素材。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中还是过多地要求“有意义”,所以当这些只是追求“有意思”的文字出现时,我们居然那样轻易的被它们直击内心。
再后来,大概是年纪过了二十五岁这个拐点,生活从轻飘飘的各种想象而回归真实世界事无巨细时,我们突然变得耻于承认现时我们还迷恋安妮宝贝的文字,这种执拗的心境想必看她的书的人,年纪不再是二十郎当的女生很容易理解吧。但是她的书还是寻常可以遇见。朋友买来顺便借阅;外出和友人坐坐,等人时咖啡馆不难见到她的新作;网购大量实用性书目时瞥见她的作品心想为何不带上一本呢……大多是各式情况,现在看来,这些年,她出的书居然也没落下什么的,都有读过。
后来她出《春宴》,索性下在了手机里,想着用来抵挡那些大量的开会也是不错的。看到了开篇了,很快又演变成了睡前拼命的想要读完。读完之后,我居然有了一种放心的心情。三十岁的女作家即使还在叫“某某宝贝”,但是这不代表她没有成长。以往她惯用的那些风情朗月而带有吊诡气场的男子,终于有了某种替代,商业社会里看重的那些成功,在她的笔下剥落完,不过也是一地狼藉。我想我是很怕她一直写一些那么不着调的男子和女子,然后看一个年纪渐长的作者一直那么不着调下去。如释重负的那一瞬间,我才觉悟原来自己对于这个作者是有诸多关心的。
某一天,安妮宝贝通过微博透露了会使用新笔名庆山。隔日,路金波也就是当年的李寻欢评论此事:“真好。我们已不再年轻,却终于可以一意孤行”。再后来,这时候应该称“庆山”了,她有聊过,“可能我的想法还是比较传统,觉得人需要一个正式的名字。像我以前的笔名,在当时的情景之中,抱着游戏的玩耍的态度,还是太随意了一些。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觉得应该可以把这个郑重感,给予自己从事了很久的很认真对待的这个事情——写作。”暗自思量了一下,这对,我很高兴她这样做了。
对待这种在自己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一路有相伴的作者,我的代入感可能没有那么明晰,但有时无处不在的。就像是对于一个故日好友的期待:彼时她可以落拓不羁,但是最终我希望她有深度有所成熟,一如我对于自己的期翼那样。
合肥,今夜请让我将慕容遗忘
前几日得了些空闲时间,在豆瓣上闲逛,无意间看见了“慕容雪村”几个字,才想起来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关注他的消息了。
大约是从去年的五月份,慕容雪村的微博账号被彻底封了后,我关注的对象里也彻底没了他的身影。也好,毕竟后期成了“大V”公知的慕容雪村,在我看来实在不是一次成功的转型,不是专心于写作,而是选择淹没在大量网络信息的洪流中,言辞激烈,批判再批判,“负能量”十足。有趣的是,从某些方面上看起来,他俨然就是《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中陈重的现实版本,渴望自由渴望纯真,却最终在欲望横流的复杂社会里将自己遗失……
生命不过是一场坟地里的盛宴,饮罢唱罢,死亡就微笑着翩翩飞临。当青春的容颜在镜中老去,还有谁会想起那些最初的温柔和疼痛?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本书后,第一个感受。还记得,这是2002年全球中文论坛里最火爆的小说,而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刚上大一,刚刚告别生活了近二十年的老家,来到合肥这座陌生的城市,生活中的转变,与小说的故事无缝对接。现在想一想,十八、九岁的年龄,绝对是最适合看这本书的时间。
那时候,小说还没有正式成纸质印刷版出版,只能通过网络去看。好在大学时光有的就是大把大把的时间,每天下午两节课下课,差不多四点钟左右的时间,我就会怂恿着室友一起,跑到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三块钱一直能玩到晚上八九点,室友在QQ聊天室试图找一段传说中的“大学恋情”,我则是在网上大段大段地看《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
那时候,看过了还不忘留言,都是一些关于青春啊,痛苦啊,之类无病呻吟的话,现在想来特搞笑,当时却还因此相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网友。当然,因为这本小说而认识的网友,大多都渴望有一段像主人翁一样不可告人的艳遇,搞笑的是,那时候还真小期待了一下,不过好在本人生性胆小,最终没有发生什么可笑的事情。
现在再想来,这本书更像一部“反爱情”的生活写真。爱情,在这里成为无处容身的流浪汉,除了日复一日的性冲动,剩下的只有破碎的青春记忆。
有一段时间,慕容雪村在我心中的地位相当神圣,后来随着自己成长,工作后,才发现正如有的网友所言,看慕容雪村的书最多只能看两本,在后面都是一个套路。“慕容雪村,是唱《东北人》的那个吗?”如今,看着一条网友留言,我也只是莞尔一笑,笑笑也就罢了。
新闻推荐
满城尽戴黄金“羊” 撰文-吴少英 图片由星光珠宝提供 设计-汪雯雯
满城尽戴黄金“羊” 撰文-吴少英图片由星光珠宝提供设计-汪雯雯回首2014合肥珠宝界,黄金凭借其新奇萌动的款式一度叱咤风云,Hello Kitty、哆啦A梦、轻松熊等经典设计走俏时尚圈,广受青睐。20...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