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何珂
购买奢侈品,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喜欢了,怎么办呢?转向二手市场。
据财富品质研究院的统计,去年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7%的奢侈品。有买进就有卖出,目前中国消费者手中可以二次流通的奢侈品总量约有3000亿元,并呈现每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长态势。二手奢侈品店从2012年的512家增加到 2013年的 823家,增幅37.8%。
二手奢侈品市场呈扩容之势,但也有其成长的烦恼。业内人士指出,安徽省二手奢侈品市场近几年刚刚起步,消费者心理、经营方式、真假鉴定等问题都让这个市场目前“不太成熟”。
半价可淘九成新名包
原价14600元,九成新LV包袋,现价7300元;原价5000元,九五新PRA-DA女鞋,现价1800元;原价3350元,全新CUCCI纱巾,现价1950元……
在省城杏花公园附近的一家二手奢侈品店内,几十款包袋琳琅满目,LV、CHANEL、GUCCI、PRADA等品牌应有尽有,很多都是经典款。记者看到,每一个包上都有一个标签,上面清楚地写着包包的新旧程度、接收时间、原价和现价。
除了大量的大牌包包,二手奢侈品店里还有手表、玉器、珠宝首饰等,价格也基本都在5折以内。
据了解,目前二手奢侈品店一般有两种收货方式。一是店方现金买断,奢侈品的品牌、成色决定价格;二是顾客寄售,店方抽取售价10%左右的佣金,若未售出可撤卖。
记者在长江中路一家二手奢侈品店采访的近一个小时内,有一位消费者选购了一款2000多元的女包,有两位市民将自己的三款奢侈品品牌女包和一款男士手表放在店内寄卖。
“最初开店的时候只有几款名牌包,现在店里包就有几百款,此外还有项链、手表等。”省城北含山路上,王艳和她的朋友经营着一家二手奢侈品店,她告诉记者,虽然店内人流量不多,但每天都能卖出一二十个包袋。“上个月,有个熟人寄售一款原价6000元左右,现价2000多元的PRADA女包,产品放上货架不到40分钟,她还在隔壁剪头发,包就卖出了。 ”
市场前景广阔不错,那么二手的东西,何以能打动人心呢?
“价格便宜肯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觉得是因为它们有质感。”省城市民吴小姐告诉记者,“那些已经不能在市场上轻易买到的老款,更有设计感和品位;还一部分人购买二手的商品,是因为使用二手商品,能表达低碳环保、物尽其用的消费观念,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 ”
普通白领为消费主力
是谁在消费二手奢侈品?走访中,不少店家表示,喜欢时尚的普通白领是主要人群,他们购买的大多数二手奢侈品,一般价位在几千元。
在合肥银泰中心附近的一家二手奢侈品店内,初入职场的白领顾客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财力有限,没有奢侈品傍身,在同事面前没面子。
“反正奢侈品这东西,也只不过是装饰给别人看的。 ”张女士说,她刚逛过一圈附近的奢侈品门店,觉得还是二手店更实惠。 “运气好的话,能在这儿淘到物廉价美的好东西,只要自己不说,没人知道是二手的。 ”
店员告诉记者,来店里购物的大多是年轻人。因为工作和个人原因,他们需要购置奢侈品作为“行头”撑门面,但是又缺乏财力,价格相对较低的二手奢侈品就成为他们的选择。品牌辨识度高的通行款最受欢迎,如LV、CHANEL的包袋。
财富品质研究院《2013中国二手奢侈品报告》指出,“80后”成为二手奢侈品最主要的消费群体,但这一群体整体收入偏低,持续消费力不稳定,对价格的敏感使他们很容易转化为超A类奢侈品也即假货的消费者。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二手奢侈品的经营者来说,这是个具有双刃剑的客群,进一步拉低交易价,压缩利润空间,并成为随时可以离开的跳槽客户。
当然有钱人也会购买二手奢侈品,因为他们需要不断更新、置换,二手店的价格更实惠,尤其是一些在专柜买不到的限量版、走秀款,这里很有可能找到。“二手限量款可能较新品价格更高,但是也有部分消费者有这方面的需求。”杏花公园附近一家二手奢侈品店主表示,虽然这部分人群占比较少,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前来询问的人也不少。
“以前消费者比较介意二手货,但现在越来越多人认可了二手奢侈品。”王艳告诉记者。
真假鉴定成制约瓶颈
如果说奢侈品是暴利行业的话,二手奢侈品店的利润也不低,那为什么安徽省的二手奢侈品并不多?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是消费者在二手市场购买奢侈品这样“高大上”商品的观念需要时间来培养;二是国内存在大量A货,其“性价比”更高;此外,二手奢侈品市场中存在相当比例的假货,行业缺乏监管和规范,尤其缺乏专业的鉴定和评估人才。
“自己辨别能力有限,专柜又不提供二手产品的鉴定服务。尽管二手店家信誓旦旦保真,但买的时候心里还是很忐忑,万一贪便宜买了假货,就太不值了! ”在长江中路的一家二手奢侈品店内,汪小姐告诉记者。她在结账处仍然翻来覆去地查看着选中的一款包。
二手奢侈品市场假货可见度非常高,甚至商家也存在知假售假的情况。
王艳表示,规模相对大的企业,虽然拥有严格的鉴定规定,但都是企业自己设立的标准,而不是行业准则;普通二手店鉴定则大多是依靠经营者的经验。她指出,专业奢侈品鉴定和保养维修人员是目前最缺乏的人才类别,国内暂时没有机构承认奢侈品鉴定师的鉴定效力,且二手奢侈品行业国家监管尚属真空,消费者维权的难度很大。
成长路上有烦恼,但对于二手奢侈品产业前景,不少业内人士仍表示“相当乐观”。
走访中,有店主表示,在物流信息发达的今天,二手奢侈品店的货源组织不是首要因素,影响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谁更懂得本地市场的消费心理,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国内二手奢侈品企业如果能够加强综合性服务,如鉴定、售后、保养甚至受损部位的再创造等,便可以弥补奢侈品牌客服能力不足的短板,通过服务平台增强客户信赖度和消费忠诚度。 ”王艳说。
图为合肥市一奢侈品二手店内的商品。
本报记者 温沁 摄
新闻推荐
·民生快递·合肥集中供热推行两部制和阶梯价居民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计费方式
居民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计费方式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