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们呼吁:给上班族和孩子们让车让座。(资料图)□本刊记者 赵杰
一直以来,让座行为都是社会的一种美德,在公交车上,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温馨的场景,或许你本身就经常乐于助人。
在主动让座的这些人群中,有的因为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得到一种满足;而有的人却因为好心没有好的回应,而寒了心;有的甚至还遭到误解……
日前,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了一些公交车上的“文明”与“不文明”……
受之于恩,竟冷言相对
日前一天早上,记者从合肥三里街乘39路公交车来到肥东,外面天气较冷,不过车厢内倒是暖意浓浓:一些大爷大妈在刚上车后,就会立即有乘客站起来让座,“老人家,您坐吧”,“谢谢,谢谢”,一组对话暖人心。
当车开至肥东二中站牌时,上来一位老大爷,年龄看着有70岁左右。此时车上正好有一个空位子,当时一位年纪约40岁的妇女,正好背对着车门,可能是因为她并没有看到有老人上车,便走向空位子准备坐下。没想到,那位老大爷虽然年纪不小,可身手倒也很矫健,只见他一个箭步,冲向了位子。刚才那位妇女坐下后才发现老人,于是便起身让座。老大爷一屁股坐下后,还翻眼看了看让座的妇女说道:你这年轻人素质真差,还跟我老人家抢位子,看你这样估计都活不到我这个岁数。听到这个话,那位女同志脸涨得通红,不过,她倒并没有跟老人争吵,只不过自己嘟噜一句:现在有的老人,真难伺候!
“被让座”,让人很憋屈
刚刚从部队退伍回来的小汤最近的一次公交让座经历,一直让他耿耿于怀。他当天穿着军装,坐在公交车上的第一排座位,也就是驾驶员后面的位子,一位老奶奶上了车,正当小汤准备起身让座时,没想到驾驶员喊了一句:“喂!喂!后面当兵的,没看到有老人家上来啊,你不会让个座啊,怎搞一点都不自觉。”一席话说得小汤满脸通红,车上几乎所有乘客都在看他,他当时真想找个缝钻进去。“其实我都已经起身让座了,他驾驶员讲这话太伤人了。”如今,一想到“被让座”这事,小汤就觉得憋屈。
在肥东某机关单位上班的小孙,有一次他坐公交车看到一妇女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他给她让了座,妇女连抬眼看他一下都没有,更让小孙感到不舒服的是,过一会,那个妇女旁边的位子空了,她便让孩子占在旁边的座位上,旁边站着的老人她根本无视。“她起码应该有个感恩的心吧,人家让她坐,她怎么就不能让人坐呢。”小孙很不解。
“现在社会上确实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觉得人家给他让位子就是应该的。一屁股坐下后根本不说谢谢。有时你让座动作要是慢一点,他还会讲你!”许多市民对此很是抱怨。
温情画面,常现公交车
当然,相比一些不知道感恩的人,公交车上的一些温情画面也还是很多的。前天傍晚,在肥东1路公交车上,一位小伙子给老大爷让座,老大爷连声说“不用不用,小伙子你们上班族也很累,我老同志站一会没关系”,可小伙子坚持说“没事,我年轻,还是您坐”,老大爷只好坐下,同时至少说了五六次谢谢。接着,老人家还与小伙子交谈起来:“你在哪上班啊,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啊……”
同时,在公交车上还经常能看到老年人给老年人让座这样的情况。一次,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刚上车就被人让了座,车子下一站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来,老姐姐,我让你坐”,老太太起初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她觉得比人家大不了几岁。看到此情景,旁边一位年轻人坐不住了,起身给老太太让了座。
其实,让座是社会的一种美德,并不是义务。让座本身就是一种文明,同时,被让座的人表示感谢,也是一种文明。文明只有相互传递,整个社会才能变得和谐温馨,如果助人为乐的行为还遇到冷嘲热讽,那只会让人寒了心。
■新闻链接
大妈呼吁为年轻人让座
11月18日,来自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全椒路社区的老年劝导队的成员,在公交站点和公交车上手持“请老年朋友们避开高峰期乘车,给上班族和孩子们让车、让座吧,谢谢!”等标语的劝导牌和倡议书,向上下车的老年人宣传劝导老年人错开上下班高峰乘车,为上班族和孩子让车、让座。现在在这支老年劝导队的志愿行动的带动下,社区里的不少老人都积极主动地加入了劝导队伍,目前劝导队已经有成员30多名。
没听到“感谢”抢回座位
近日,湖北黄石阳新一辆公交上,一名女子为孕妇让座后,孕妇一脸漠然,没说感谢。女子很郁闷,便说自己手机掉了,要孕妇起来,孕妇起身后,女子当即坐下。这时,孕妇连声质问,让座女子回击“好心让座,不感谢,我欠你啊?”此事经微博发出后,引发网友热议。
■延伸阅读
北京设立“让座日”
从2008年2月22日开始,北京市每个月的22日都作为“让座日”,同时,“让座爱心卡”将送给市民,鼓励大家乘公交车、地铁时自觉为老弱病残孕让座,营造文明和谐的车厢氛围。到年底时,获得卡片较多的乘客,将获得物质奖励。选择每月22日,既是取“让让”的谐音“RR”,同时,“22”的形体与座位的形状相似。
新闻推荐
○消防通道被车辆挡住 ○车子“骑”上绿化带 ○图了方便,苦了邻居 ○绿化带伤痕累累 ○挤占小区道路乱停放□本刊记者 王晓峰 刘咏平 文/图 如今,私家车数量猛增,马路...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