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部
区三届二次党代会甫一闭幕,2015新年的钟声余音在耳,区两会适时召开,代表委员们再度共襄发展大计。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合肥正以前所未有的高标杆比肩沪宁杭、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融入世界产业体系。作为中心城区的首善庐阳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
党代会确立了打造全省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先导区、引领区域发展的国际化都市中心城区的总体思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据此提出了打造“创新庐阳、品质庐阳、生态庐阳、幸福庐阳”的指导思想。这是区委、区政府主动适应新常态、拉升标杆当先锋的号角,是对全区各个单位、每个工作人员提出的工作要求。
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一年以来,我区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突出庐阳特色,积极推进各领域共271项改革任务;2015,我区将巩固深化已实施的改革,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以商贸业、金融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当今之势,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打造“创新庐阳”,更需要我们每个人时刻自省、不安于现状,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永恒的主题。
品质庐阳是今年各项工作的主旋律。面对周边城区的竞争与追赶,庐阳要想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大文章,唯有不断提升城市品质、锻造产业品质、拔高文明品质。要突出规划引导、完善城市功能,精准定点招商、构建高水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强化城市精细化、长效化建设管理,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各级各部门都应该比品质、提标准,共同唱好品质庐阳这一主旋律。
生态庐阳是我们的美好愿景。建设辐射长三角区域的慢生活智慧景区、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结合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庐阳区马不停蹄。此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繁荣的文化生态均是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因素,每个人尤其是党员干部,一定要强化生态意识,要有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环保自觉,这一愿景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幸福庐阳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与衡量标准。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群众的福祉,人民的幸福感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2015年,我区将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民计民生,打造独具特色的庐阳民生品牌。
新的一年,让我们胸怀“首善自信”,牢记“首善自觉”,昂首阔步迈向“四个庐阳”!
新的一年,让我们把握主题,唱好主旋律,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每一份工作做到极致,全力打造国际化都市中心城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月20日至21日,我区出席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53名市人大代表共聚一堂,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审议市长张庆军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