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发,在三十岗乡东瞿村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八年时光,他每天都在用心呵护着村里的“农家书屋”。
看书的村民多了
位于东瞿村村中心位置的“农家书屋”,也是胡朝发老人的家,日前,笔者来到了这里。步入厅堂,胡朝发老人正戴着白手套整理书籍,各类书籍整齐摆放,一尘不染。老人介绍:“这里总共有3000多册书籍,还有报刊,每天下午2点半到5点半开放。”
翻看借阅登记簿,借书的人真不少。说起这些年来借书的人数,老人表示自己也记不清了。
“2006年乡村两级准备在东瞿村设立‘农家书屋\’,因选址问题迟迟未能落实。胡朝发闻讯后,主动提出免费提供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书屋\’。后来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农家书屋\’不断建设扩大。”东瞿村工作人员介绍。自“农家书屋”开办以来,村风也在悄悄起变化,看书下棋的村民逐渐增多,聚众赌博的现象逐渐减少。一些村民通过看书,学到了养殖技术,小有成绩。
学生的课外辅导员
今年73岁的胡朝发老人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平时除了看管书籍等外,他还是学生们的课外辅导员。
村民李冬梅的女儿王馨迪就是胡朝发老人的辅导对象之一。“大概每周去四五次,我比较喜欢看科普类的书籍,有什么不懂的题目可以问胡爷爷,他都能给我解答。”今年9岁就读于合肥市幸福小学的王馨迪介绍。
像王馨迪这样每天放学后前往“农家书屋”的学生还有很多。东瞿村工作人员介绍,村里有很多村民白天都在外面打工,学生们放学又比较早,“农家书屋”成了学生们乐于去、家长们放心让其去的地方。“大院门口就有公交车站,学生们一下车就能到达,很方便。”
去年8月份,胡朝发的爱人因为生病,导致双腿瘫痪,不能下床行走。由于子女们都在外地,一时间,老伴的饮食起居都落到了胡朝发老人的肩上。胡朝发表示,只要身体允许,就要一直管理“农家书屋”。
据统计,目前我区有近98个“农家书屋”,已实现了全覆盖,成为农民的精神“加油站”和农村孩子的“文化乐园”。
·陈晓军 华新红·
新闻推荐
培育“首善自觉”打造“品质庐阳”吴劲参加区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一组讨论
本报讯 1月13日上午,区委书记吴劲来到区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一组讨论现场参加讨论,重点听取委员们在科教文卫体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区领导谭峰、姚则邦、王翠英参加了讨论。发言中...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