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6日,区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有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示范法院”,成为全市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基层法院。
执行工作是法院工作的“半边天”,普遍为社会所关注,它不仅事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实现、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是否得到履行,更事关司法尊严和权威的捍卫。区法院执行局便在这一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让判决执行有结果,让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根植于民心,去年以来,区法院执行局不断创出新招,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高压措施”,打出“组合拳”,掀起“执行风暴”,让“老赖”感受到“切肤之痛”,让失信者在公众面前“现出原形”、为其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从而促进执行工作的深入开展。
去年4月16日,合肥市中院司法查控网上线,区法院执行局率先实现平台对接,让执行人员为了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靠两条腿跑信息的时代成为历史。不到两个月,针对涉金融执行案件大幅增长的情况,该局启动涉金融专项执行活动,与在肥的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分行和十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进行座谈,摸排相关案件情况。8月29日,区法院联合区文明办、区发统局召开“构建诚信、惩戒失信”活动新闻发布会。同日,该院执行局将前期公布的468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全区11个乡镇街道、庐阳工业区和71个社区服务中心的百余块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纸质名单手册也被放置在服务中心的显著位置供市民取阅,在全省率先将“老赖”名单发布到最基层。
仅仅4天后,区法院召开涉金融专项执行媒体通报会,派出4个专项执行组、16名干警,与12家银行进行对接开展集中执行活动,同时将318名涉金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于12家银行在肥网点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在一周的时间里,省城闹市区百货大楼的商业电子屏幕墙上,以全天一百余次的高频率滚动播放曝光区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措施力度之大在全省甚至全国的法院中都属罕见。
一时间,满城尽“晒”失信人,众声皆议讲诚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安徽卫视等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各类举报线索、咨询电话纷至而来。一些长期躲避、久寻不见的“老赖”慌了手脚,个人信息被深度公开,工作生活寸步难行,不得不主动来到法院要求履行义务。
开展专项执行活动5个多月以来,区法院执行局通过各种途径共向社会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549人,对拒不执行、规避执行情节恶劣的被执行人处以司法拘留9人、限制出境5人,促使近百名“黑名单”上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王鹏)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前不久发布了关于内蒙古根河市金河兴安人造板有限公司“1·31”较大粉尘爆炸事故的通报。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杜绝类似事故在我区发生,近日,区安监局...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