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有故事的古庙
○廊檐、马头墙在蓝天下也别有一番韵味
○重建后的八角庙规模已不复往日稿件采写:本刊记者 刘咏平 王晓峰文\图 □策划:陈军 刘咏平
肥东的马湖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相传这里曾有竺范寺、顾君庙两座古庙宇,历经千年风霜,如今物是人非,早已消失殆尽、无迹可寻。而另一座颇有名气的“八角庙”也毁于“文革”时期,好在上世纪80年代曾重建过,遗憾的是早已不具有当年的规模与盛况。
1 一座有故事的古庙
马湖乡位于肥东、全椒、巢湖三县交界,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属省级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乡镇之一。多年来,随着不断的发展,如今的马湖乡已经彻底告别“贫瘠”,每天都在发生着崭新的变化。
而马湖乡的八角庙,就坐落在马湖老街的东边。顺着当地人的指引,好不容易找到了这座古庙的踪迹。八角庙外观看起来非常朴素,朴素得让你很容易便会与它擦肩而过,这座古庙规模很小,青瓦白墙散发着古朴的味道,而屋檐上的装饰物流露出斑驳的岁月感。
相传清朝年间,乾隆南巡私访路过马湖夜做一梦,说马湖需安遣大庙一座(八角庙),于是,乾隆便决意在此修建一座大庙。于是,当地一些知名人士纷纷捐物化缘,很快,这座大庙便建了起来,占地300余平方,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据传,八角庙北边有九龙桥,南有长卫岭,回头一望八角庙,庙原有靳花塘一口,周围垂柳四季鸟语花香,东西两边筑有砖木结构房屋,供看庙和尚住宿,内有天井院,黑漆大门一付,石狮一对,天井一口,中间大雄宝殿长3.6丈,宽3.6丈,高3丈。四大金龙包柱,大小主梁雕刻龙凤山水,房屋都是小瓦红砖结构建造。
庙内供奉的主要神灵有主灵老尧皇、三座大佛、将军、南腔、二老太、送子娘娘、南海观音。庙内有一个直径四尺的大鼓、一个约200余斤的大钟、五个脸盆大的铜锤炉和六个铜蜡烛。主灵老尧皇是檀香木雕塑而成,内有阴阳八卦罗盘一个,无字天书一本,铁牛一对。不幸的是,一场洪水把这座美丽而庄严的寺庙冲垮,只剩下主庙一座,后又因“文革”期间“扫四旧”而遭到彻底毁坏,上世纪80年代,在当地一些人的帮助下,八角庙得以重建,并保存至今。
2 风雨洗礼值得保护
走进如今的八角庙,只有区区一间房子,然而里面却供奉着许多神灵的雕像。如大将军昆仲三人、二老太、黄老太、宋将军、洪将军、荷花娘娘、送子娘娘等。
肖学兰今年85岁,她负责打理照顾这座古庙已有20年之久。她告诉我们,多年来,一直由她跟老伴一同照看八角庙,后来老伴去世后,她便一个人在这里安了家。每天一早,她都会给这些神像上香,保佑家里人的安福。
据她介绍,自古至今,天灾人祸不断,年年干旱,每逢正月初九,八角庙附近的居民都会来抬神拜门,俗称“拜门子”,神像至百姓门户,需开门顶礼迎接,可施香烛、鞭炮、钱钞,不拘数额。同时,还会抬神踩水,烧香许愿,祈求保佑老百姓生命安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古老的习俗,体现了马湖人向往美好生活的意愿。
八角庙历尽沧桑,经历了多少风雨的洗礼才得以保存下来,它值得好好珍惜与保护。八角庙不仅是民族佛教文化的结晶,更是教导人们除恶向善、和谐相处,使社会成为一个真善美和谐大家庭的殿堂。如今,经常会有人来到八角庙烧香祈福,热闹非凡。
3 抗日英烈铭记于心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在八角庙的后面,原有抗日桂军陈汉强上尉连长墓,今已不存在了,这也勾起了我们的好奇。马湖乡曾是合肥东乡的抗日战场,著名的尖山咀抗日阻击战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1940年3月14日早上,日军准备“扫荡”梁园,驻守在马湖的桂军138师414团二营5连的将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阻止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后来,日军集中兵力卷土重来,从前后两路夹击驻守高地,并用山炮、迫击炮等重武器对驻地狂轰滥炸,致使5连的将士们死伤惨重,但他们并未轻言放弃,一直坚持到弹尽粮绝,最后终因寡不敌众,46名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马湖的土地,他们成功阻碍了日寇向合肥的进攻,为日后的“梁园保卫战”赢得战机。
这段历史可歌可泣,46位英烈长眠于此,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他们前赴后继、赤胆报国的英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值得后人学习并铭记于心。
新闻推荐
我公司开发的“金色地带”小区,配套配电房设置于2#楼南侧,泵房设置于3#楼地下车库处,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房屋销售已说明。现登报公告,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出现因设备噪声原因或安全距离不够而导...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