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近期,合肥、巢湖等地居民反复收到由“10086”发来的短信,提示可以用积分兑换现金,市民登录链接中的“官网”,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后,很快,绑定的银行卡中的钱没了,原来他遭遇了电信诈骗(相关报道详见今日本报05版)。
电信诈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媒体都有点“审丑疲劳”。相关部门公布的案例、发布的提醒也不少,但是,中招者依然层出不穷,为什么?有人用两个字总结受害人特点:“纯”和“蠢”。笔者倒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毕竟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趋利并没有错,诈骗却是不争的恶。
一直在翻新,从未被打灭。这样形容电信诈骗一点也不为过,笔者认为这才是其屡屡得手的原因。从近年警方侦破的电信诈骗案件来看,诈骗团伙早已先时代一步,走向“集团化、科技化、国际化”,骗术不断升级不说,团伙成员分工细密,大量利用木马等IT技术,不少服务器还设在国外。拿发生在合肥的这起案件来说,团伙中,有人负责指挥;有人负责制作钓鱼网站,模仿“中国移动公司官方网站”;有人编写手机木马程序;有人利用伪基站群发病毒短信。嫌疑人业务之精足可以写一本“骗子的自我修养”。试想,面对如此机关算尽,仅靠市民自学成才,提高自我防忽悠指数,显然练不成金钟罩铁布衫。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于电信诈骗,首先要呼吁市民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要知道,天上极少会掉馅饼,掉馅饼也不一定砸中你。更重要的是防范与打击并重,在前端,通讯企业要为市民筑起防火墙,彻底实行用户实名制,对伪基站等予以及时打击,还应对海量发送信息的号码、网站等设置预警机制,及时向警方通报信息。在末端,银行要帮市民捂紧荷包,在开户实名制基础上,加大力度清理可疑账户,对市民举报的违法账户应迅速予以封闭、冻结并建立黑名单库,骗子也要考虑效率,如果收不到钱或只收到极少的钱,谅他也乐不起来。公安机关应建立专门队伍,从技术、人力等方面给予保障,加大案件侦破力度,揪出这些隐藏在电话、网络背后的黑手。更关键的是,要从立法角度,加大对电信诈骗的惩处力度,有专家就提出,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或法规,其中,量刑标准应从依据涉案金额转变为依据诈骗实施次数。
相信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头顶还有高悬的法律之剑,电信诈骗团伙将举步维艰。
□本报评论员吴水桂
新闻推荐
为贯彻市局相关文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师生身体素质,6月1日,和平小学组织二~六年级全体师生开展庆六一“磨练意志、强健体魄”长途拉练活动。下午2:30,全体师生以出操队形到运动场集中,出...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