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暑假时。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在暑假里好好放松一下,也有许多大学生为了让暑期过得更有意义,他们想要出门打工,这样不仅积累社会阅历,增强独立自主性,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也能挣得生活费,于是他们开始了暑期打工之路。然而,一些大学生缺乏维权意识,时常在打工中遭遇上当受骗的困境。
大学生打短工应签劳务合同
去年暑假,在合肥某大学读书的陈某,在市区一家饭店找了一份暑期工,帮忙端菜、配菜、制作简单的小菜等。当时,陈某和店老板约好干1个半月拿1200元的报酬。可是,当陈某干了1个半月,满怀期待拿钱时,店老板只给了他800元。陈某找店老板理论,店老板却说陈某中途请过假,要克扣相应的工资,另外,还要扣除一笔“学徒费”。陈某说自己上当了,没想到店老板这么狡诈,但由于当时没有签订任何协议,只能由店老板说了算。
每年打暑期工的学生都比较多,但由于学生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所以一旦学生遇到问题需要维权的话,就会比较困难。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分析说,按照以往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学生在暑期打工期间前来投诉,他们的维权意识大多不强,总觉得吃一次亏就算了,等到以后真正找工作时再注意。
大学生打工一般时间较短,用人单位一般不愿与打工的大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因为劳动合同签订后,用人单位要为员工缴纳三金,员工离职前也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等,这对于大学生的暑假短工来说,不太适用。暑假打短工的大学生可要求用人单位与其签订劳务合同。劳务合同可以对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双方责任义务等进行简单约定,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一旦用人单位出现克扣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等情况,大学生可以依据劳务合同为自己“讨公道”。
收押金、扣证件都是违法的
在广州上大学的学生闫某计划暑期留在广东找一份暑期工,他通过本地兼职网找到一家“XX网络科技公司”的招聘信息。闫某打电话过去咨询,对方表示公司总部就在市中心某写字楼内。小闫实地考察后发现该公司只有一间屋子和几张桌子,环境非常简陋。接待人员当即表示公司正在扩大业务规模需要多名大学生做助理,不过怕学生做不满两个月,要求先交1000元押金或扣押其学生证。“当时看到公司很不正规,连个挂牌都没有,就没敢交”,闫某心里满腹怀疑,最终还是没敢答应。
大学生选择用人单位时,首先应对该用人单位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查了解,尤其是有些用人单位以某某单位分部、办事处等形式出现的情况下,应该核实母公司或总公司是否存在,核实其营业执照等;其次,凡是用人单位收取押金或以金钱购买其单位一些产品的,无论是什么名义均应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法律专业人士提醒大学生,像这种擅自收取大学生闫某押金和扣押证件的做法都是违法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大学生暑期打工要谨防陷阱
别误入传销。本来招聘销售人员,上班后,公司却让大学生去哄骗别人搞传销,有些同学在高回扣的诱惑之下,欺骗亲戚和朋友,结果越陷越深。不到娱乐场所。娱乐场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常有不法分子出没。为保障人身安全,尽量不要到酒吧、歌舞厅等一类的娱乐场所工作。不做高危工作。有些工作场地危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如建筑工地、机械零件加工等。提防网上诈骗。一些个人或者小公司在网上发布信息,让应聘者利用网络方式工作,比如进行一些翻译、创作等工作。然而学生从网上把邮件、创意等内容发过去以后,会被告知不能采用,其实他们已经利用了学生的信息或创意资源,但是在网上很难取证。
大学生阅历浅、社会经验不丰富,容易误入歧途、上当受骗。大学生遭遇以上情况,可及时与家长、学校和公安机关或劳动行政部门联系,一定要真实的反映情况,以便家长、学校配合公安机关、劳动行政部门侦查、解救或处罚。作为大学生自身,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这是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前提。刘腾 王健辉
新闻推荐
7月2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双胞胎姐妹徐安如(右)、王安意在家中展示她们收到的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徐安如和王安意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在今年高考中,姐姐徐安如被北大...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