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李晓洁
记 者 程向阳 文/摄
工人:
打牌、看电视、下棋、玩乐器
当我们走进朱天平居住的民工房时,他正对着电视机看电视剧《女人的抗战》。朱天平是东方丽景四期工程的普通民工,老家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朱天平坦言两女儿都已出嫁,他和爱人还要照顾81岁的老父亲。由于他常年在外,在老家的妻子功劳很大。谈及晚间生活,朱天平指指身边的工友笑着说:“我们没事喝点小酒,有时也会打牌。”记者环顾朱天平居住的房间,20多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住了五六个人,每人只靠一台小风扇驱散炎热。“有时候太热,我们也会三五个人约在一起出去逛逛街。”朱天平说。
今年56岁的黄振贤是东方丽景四期工程的木工班班长,来自江苏南通,工龄已有30多年。高中毕业的他从10岁开始学二胡,无师自通,最擅长的曲子是《北京的金山上》和《闪闪的红星》,现在他把这项特长带进工地。他告诉我们,他长期与家人分居,唯一的女儿已成家立业。身处异地,尤其是夜幕降临时会分外想家。这时,他会拿出二胡自弹自唱。55岁的木工汪根源平时的业余爱好是吹口琴,和黄振贤一样,也选择这样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来对抗黑夜的漫长。
“我不太出门,每晚都是坐在这看电视剧,现在已经看到第八集了。”我们见到邵道发时,他正坐在床边对着电脑看电视剧《小爸妈》。52岁的邵道发是柏景雅居翠竹轩工程的技术工,工龄已有十几年。记者注意到,这间房不大,只住了他和工友两人,屋内还安装了空调。邵道发告诉我们,他晚上主要的活动就是看电视,或看看施工图纸,偶尔也会和家人打电话聊天。
记者到达柏景雅居翠竹轩工程的员工娱乐室时,孔维保和卫世华正在专心下象棋。他们都是这个工地上的工人,来自合肥滨湖区。他们告诉记者,晚上难免会觉得有些寂寞,他们最喜欢的消遣方式就是下象棋。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
管理者:
丰富农民工夜生活
东方丽景四期工程项目部经理林树祥告诉记者,整个工地有一半是外地人,其中大多是四川人。而在所有工人中,有一半住在民工房里。为解决这部分人夜生活问题,他们采取了一些举措,比如在食堂里安装有线电视,无线网络全覆盖,每隔两个月就组织部分工人去KTV唱歌。
工地里经常会有家属来探亲,周金华就是其中一员,她的丈夫蒋星华在工地做工。记者了解到,工地会给这样有特殊情况的工人安排家属房,其中基本配套设施齐全,还安装了空调。
“我们每周都会给工友们放电影,工期不紧的时候会组织他们出去唱歌。到12月份的时候还会举行象棋和掼蛋比赛,赢的还有物质奖励。”柏景雅居翠竹轩工程项目负责人余勇介绍,生活区之前还配备了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台来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整个工地有90%都是本地人,住在民工房内的都是一些外地民工,大都是合肥人,“我们所有的民工房都安装了空调,基本上是两到三人一间房。我们也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丰富他们的生活,这样他们才有归属感,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去工作。”
采访手记:记者发现,农民工群体的夜生活基本上还是以玩手机、打牌、看电视为主,读书看报和文娱活动相对偏少,总体来看比较单调。而事实上由于这个群体庞大,他们的幸福感关乎城市建设和社会的和谐。记者认为,社会各界都应重视,如有条件可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闻推荐
10月25日,20名身穿各式旗袍的模特游走在5A级唐模景区内,吸引游客驻足。据了解,这20名模特来自合肥,并非专业模特,而是一群旗袍和摄影爱好者。通过与唐模景区接洽,双方认为旗袍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与...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