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翠萍照顾生病的公公
○一日三餐,生活简朴
○公公患有老年痴呆症,外出时牛翠萍就用三轮车带着他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义和社区咀东组,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好媳妇。几十年如一日形影不离地照顾生病老人,虽然只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以务农为生,却代替过世的丈夫孝敬公公、照顾儿女,被周边群众传为佳话,她就是牛翠萍,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久病床前有孝媳”。
2015年7月30日,评估组为失去生活能力的老人做“失能”等级评估,在“身体状况”的随访过程中,评估组被特扶对象王世师老人的儿媳牛翠萍的孝心深深打动。通过左邻右舍,以及社区人员的讲述得知,36年前,牛翠萍嫁到了王世师老人家,当时的家境非常贫困,婆婆在她丈夫3岁的时候过世,是公公一个人拉扯长大的。天有不测风云,就在3年前,她的丈夫在帮村里农户运粮的过程中,四轮车翻到路边的沟里,人被车子和粮食压住,由于长时间无人经过,等发现时早已离开了人世。从那时起,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已年近花甲的牛翠萍一人肩上,上有80多岁体弱多病的公公需要照顾,下有一子至今还未成家。
公公身体多年有病,并患有轻微的老年痴呆,身边不能没人看守、照顾,牛翠萍不忍心丢下老人去周边的企业打工,只能靠着种点农作物的微薄收入,以及政府给予“特扶对象”的慰藉金支撑着这个家。生活的艰辛苦难,在牛翠萍脸上,完全看不出来,在与我们的攀谈中,她笑着说:“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扛,哭着也是挑,再不顺的生活,笑着总比哭着要容易撑过去。”她就这样一个人承受着家庭所有的压力。
在与公公36年的相处中,牛翠萍早已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父亲,在丈夫过世后,公公痴呆的病情更加严重。有一次外出办事,中午不能赶回来做饭,牛翠萍就提前把饭菜做好,回来的时候,发现饭菜动也没动过,原来公公已经习惯了媳妇把饭菜端到手里。看到饿了一天的老人,牛翠萍泪如雨下,从那时候起,外出再远也要在饭点前赶回来,亲手把饭菜做好端到老人手里。等到老人吃好了,自己才赶紧吃两口饭,再去做自己的事情。
如今,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牛翠萍的脸庞。回想起“摸爬滚打”的36年,牛翠萍说:“人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改变,但孝顺老人的老传统不能改。对待公婆,就要如同对待亲生父母那样。”她总是和我们讲,“公公很苦,现在唯一的儿子又不在了,我不仅要尽自己的一份孝道,还要替去世的丈夫尽孝心”。在义和社区咀东组,只要提起牛翠萍的名字,大家都直竖大拇指,夸这个媳妇孝顺,不怕脏,不怕累,做完农活回来还要伺候老人,这样的儿媳妇是大伙学习的榜样。
在牛翠萍平淡朴实的面容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坚韧而善良的“中国好儿媳”,同时,也替那位苦了一辈子的“计生特扶慰藉”老人,能有这么一位孝顺的儿媳感到欣慰。芝兰馨香,美德流芳。牛翠萍用超越血缘的守候让孝道之花傲然绽放。也许作为农家妇女的牛翠萍说不出这些道理,却用自己的行动为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韩琼 汤宜琴 本刊记者 李丽娟 文/图
新闻推荐
紧邻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岱山湖西侧,贯通景区的第一个村落便是古城镇倾力打造的第一个美好乡村,也是合肥市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点之一的郭阳村。走进村里,规划有序的徽派建筑、设施齐全的基础设...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