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心脏长在右边,肝脏长在左边。合肥小伙耿广磊的内脏器官全部反位,被称为“镜面人”,而且还是“玻璃人”,因患先天性心功能不全和肺源性心脏病,他无法下床,“一走路,就像上了青藏高原一样缺氧。”无法闻到窗外的桂花香。但他通过手机做微商,三个月来,帮父母还债上万元(相关报道详见本报今日07版)。
一个罹患怪病的小伙、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一段不抛弃不放弃的故事。看到这里,似乎又像一个励志故事的节奏。尽管“Kartagener综合征”,名字又长又怪,但是,在情节类似的新闻里,它与白血病、癌症以及各种疑难杂症,又有何区别呢?
励志故事并不是坏事,却也常常让人忽视很多问题。就如同看了“镜面人”耿广磊的报道,不知道多少人会流两行热泪,赞叹他的坚强。但其实,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个励志故事里,关于救助机制,是否存在缺憾。
因病致贫、无力医治,重症病人靠自己赚钱治病,即使能成功,也只是极少数。“镜面人”本身也是一面镜子,与云南男子“火烤癌细胞”、山东男子自制“透析棚”一样,他们的坚强都是徘徊在绝望边缘的人仍不放弃希望的表现,他们的挣扎则照出当下的大病救助仍路漫漫其修远。
生不起病、看不起病,不仅是百姓的“心病”,也是国家的“心病”。国家想了很多办法,各级政府投入很多,患者就医条件和费用等改善也不小,但百姓一旦遇到大病,医疗保障甚至大病医保之外的费用,依然是无法承受之重。如何解决难题?需要全社会来拓宽“救命钱”来路,首先从国家层面完善大病患者救助保障机制,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其次,规范商业医疗保险;第三,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克服“平均主义”,对大病人群重点救助;此外,还需加强社会救助,设立社会公益基金。
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有尊严地活着。
这几天,合肥满城弥漫着桂花香,希望“镜面人”耿广磊能赶得上这一季的花期。 □吴水桂
新闻推荐
绳子捆住双脚 警方介入调查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