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关键需要良好的产业支撑,牌坊乡结合与县城、市区较近的区位优势,确定“打好民族牌,做好菜文章”为发展目标,坚持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城郊型农业。
该乡充分利用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奖补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在“一村一品”基础上精心打造“一乡一品”,推动蔬菜品种向新、特、优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已由1994年建乡初期的300亩发展到近1.6万亩,年产蔬菜7万余吨,产值近2亿元,其中设施栽培基地40余处,面积9000多亩,是合肥市规模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特色蔬菜杭椒面积5000余亩,是全国第三大杭椒生产基地。杭椒、西红柿、黄瓜三个品种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合肥等大中城市,“千柳”牌杭椒成为该乡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点亮了经济产业的发展。牌坊民族村,全村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发展到2890亩,占本村总耕地的84.8%,本村蔬菜产量达2万余吨,产值5000多万元,亩均产值1.73万元,2013年8月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据调查,该乡专业菜农人均收入达2.4万元以上;牌坊民族村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7元,比全乡高出21.3%,其中蔬菜产业的人均纯收入119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8.2%。
该乡还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他们先后实施了兴一、高塘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2000余万元专项资金,进一步改善了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为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创造了条件。生产设施持续加大投入,智慧农业带来了“绿色革命”。如今,温控大棚、物流网等在牌坊乡风生水起,提升了农业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安徽珺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曙光村建成全自动智能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500亩、连栋温控育苗大棚4000平方米,配套了中央监控与管理计算机系统,自动采集、自动记录生产过程中各种类型数据与作业情况,精准调控生产所需的环境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光照、灌溉,实现园区内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物联网视频监控。在提升设施智慧化水平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提质增效,更为他们的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奠定基础。
千方百计为民办实事,振兴了一方经济,稳定了一方民心,更积聚了一方合力,该乡在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和谐农村的征程上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孙世勇 本刊记者 李丽娟 肖劲松 文/图
新闻推荐
9月20日下午,在县城的合店路与撮镇路交口东南角,一紧挨着加油站的工厂内发生一起车祸,一辆货车撞开加油站与工厂间的铁门,事故造成两死一伤的结果。据了解,20日17时许,在合店路与...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