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崔铸华家住合肥蜀山区,患糖尿病已经19年,作为一个慢性病老病号,每个月他都要去一次医院,接受一次检查,再开一个月的药。以前每次药费400多元,扣除医保支付的300多元后,自付近103元。今年4月1日安徽省新医改启动后,他个人只需支付91.55元,每个月少了10元左右,“医生现在给的时间也比平时要长一些,问得更详细。”
门诊时间延长近一倍
今年4月1日,安徽省新医改启动,从多方面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虚高价格,其中包括“限时限号”、取消药品加成、提高诊查手术费用等,进一步提高医院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改变挂号时间长、付费时间长、等待就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成立医联体,引导患者小病不出县,就近治疗。
其中“限时限号”,要求知名专家门诊每半天不超过20号,每人不少于10分钟;专家不超过25号,每人不少于10分钟;普通门诊不超过38号,每人不少于6分钟。
据统计,每个门诊的看病时间由过去的6.5分钟提高到现在的12.8分钟。普通专家门诊由过去的11分钟延长到14分钟。沟通时间延长,极大缓解了医患关系。
患者医药费增长幅度下降
新医改致力改变“以药养医”现象,从今年4月1日起,安徽省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15%的加成。同时,下放定价权,市、县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到市级管理。合理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部分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到2017年全省公立医院药品、耗材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控制在40%以下,其中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二级医院控制在35%左右,城市三甲医院控制在45%左右。
新医改启动至今,患者医药费用增长幅度和均次药品费用均有所下降,根据统计,医药费用增长幅度下降包括,门急诊人次的费用增长速度从6.1%降到了现在4.71%,住院次均费用从去年同期的3.7%降到现在的2.1%。而次均药品费用和住院次均都有明显的下降。
县医院与省市医院建医联体
综合运用价格、医保支付、绩效考核等激励约束措施,并辅以必要的行政规范,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鼓励引导患者去基层医院。医改方案中,设立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如城市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城市医联体。
据介绍,目前安徽省17家省市医院和101家县级医院、8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建立了医联体或者协作关系,另外16个县还建立了县域医共体。这为下一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把患者留在基层,提供了基础。 □陈旭汪漪
新闻推荐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受合肥海恒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委托,现对合肥市宿松路贯通工程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欢迎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一、项目名称及内容1、项目名称:宿松路贯通工程2...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