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黎小强
煎豆腐在锅底结成的痂,她的皮肤便是这样的黑褐;更深一点的斑布满脸上,大小不一;皱纹像田里的沟渠;风一吹,花白的头发凌乱地飘着;黑白碎花的衣襟,黑裤,胶鞋。在骢步亭里,我看到坐在石凳上拣韭菜的徽州老妇。
亭外是一场秋雨,棠樾牌坊群里的七座牌坊端庄地站着,倾诉老徽州忠孝节义那些事儿。鲍文渊妻节孝坊上写着“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间,鲍文渊继妻吴氏,二十五岁适棠樾氏,二十九岁夫故。吴氏抚前室子成立,修九世以下祖坟,葬夫及祖族未葬者,守节至六旬卒。乾隆三十六年奉旨旌表”。30多年守着一盏飘摇的青灯,赢得一座冰冷的青石牌坊,节孝里也能榨出许多热泪来吧。男人外出为官、经商,女人守家、守寡,守着一辈子的好声名,吴氏就是徽州女人的一个影子。
比起牌坊里刻着的徽州女人,骢步亭中的老妇大概是幸运的,她和老头子住在老屋里,生了一儿三女。你猜我好大了?老妇看着我。八十?老妇竖起大拇指。她一边挑着韭菜里的杂草,一边絮絮叨叨,儿子、儿媳在家种甘蔗、草莓,大女儿在合肥,二女儿在义乌,三女儿在附近郑村。“都做生意,三女儿卖家具。合肥、义乌也去过,坐车头疼,就不去了。她们给我钱,我不要。我说,我有钱,用完了你们再给。我生病了,儿子垫钱,回家我就还他。活人情不做,做死人情?我死了,钱也没了,省得子女吵死。”老妇说,她旁边有个老人,晚上答应孙女第二天上街,天亮不行了,送到医院一查,是肺癌,十几天就走了。她现在想得通,活一天是单,活两天是双。能帮一点是一点,也不要子女养,和老头子过清闲日子。“还能下地干活?”我笑问。“能啊,看见我这把刀了吗?我下地给你砍根甘蔗。”老妇指着旁边的甘蔗地说,那几块都是她家的,有游客买,她就下地,要草莓也行。说着话时,2个穿雨衣的中年人走来。“卖了几根,二十块。”老妇对他们说,又看着我,“是儿子、媳妇。卖多少都交,我不要一分钱,他们给点口粮。”一位穿制服的姑娘走进亭里,笑着向老妇打招呼:“拿点韭菜啊。”老妇点点头。姑娘从塑料桶里挑了一把,走了。“景区的,熟人。”老妇笑笑。
1787年,200多年光阴过去,那座节孝坊还能打动老妇和她的女儿们?走在异乡,走在创业路上,那些陈年旧事对她们或是遥远的传说,又或有一些种子深埋在她们心中?
秋天的雨有些凉,如同老徽州女人的故事,在高耸的牌坊上青烟袅袅。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消息 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28日起在全国各大城市启动海选。此次海选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上千个赛点,预计覆盖参与者有望超过数十万人。主办方在上海介绍,目前《中国好声音...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