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今年68岁的杨大爷去往合肥火车站的路上,突然脚下被绊倒,来不及反应,面部重重摔在水泥地上,顿时满脸都是血,送往医院检查出鼻骨骨折。而“肇事者”是施工后留下的一根粗铁钉。(相关报道详见本报今日10版)
一根铁钉让市民伤筋断骨,一根下水道让城市“看海”,同类的事件中,藏着同样的“秘密”,那就是很多城市楼高路宽、广场气派,看得见的地方很完美,但在一些角落,一些细节上却并非如此。
在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值得敬佩,日本幕府时期,派出考察团到法国考察,除了考察经济、军事等大事,还要考察下水道。当时有位官员特意坐着小船在巴黎下水道里穿梭了半天,后来,日本借鉴巴黎的经验,也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排水系统。这件事对我们,特别是对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一种启示,那就是在向先进文明看齐的时候,不要只是看它光鲜的表面,对于城市中不容易重视的细节,甚至是看不见的设施,也不能马虎。
但是,做到重视细枝末节并不容易,一来是很多官员观念上好大喜功,二来升迁机制中“显眼政绩”仍是重点“加分项”,导致官员热衷于周期短、见效快、表面靓的城市建设,诸如路面上的“暗器”之类,就成了无伤大雅的细枝末节,慢慢地积累成了城市的短板。
说到短板,最有名的莫过于经济学上的“木桶理论”,实际上,这个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城市的文明,类似于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决定因素往往不在于上线有多高,而在于底线有多低。
广场露截钉、修路留道坎、绿地藏个坑……对于居庙堂之高者,可能出入有车,永远也遇不上,至少对于一个年轻力壮、身手敏捷的人来说,可以轻松一跃而过,但是对于行动迟缓的老年人呢?对于蹒跚学步的孩子呢?对于目不能视的盲人呢?事实证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钉小坎,就能对这些弱势群体造成伤害。
哲学家叔本华说:“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城市给弱者多少关怀,应该成为考量城市文明“木桶短板”有多高的标尺,应该成为城市良心底线水平的坐标,而这种关怀尤重细节,修路不留坑、广场不留钉,这些是起码的细节,也是起码的良心,言及于此,城市管理者应该心有戚戚焉。 □本报评论员 吴水桂
新闻推荐
改签一张机票“花”了五万元合肥女子接“空乘客服”短信被骗五万元
合肥女子接“空乘客服”短信被骗五万元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