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自10月10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此次新政给予网络专车合法的地位,在交通运输部此前公布的征求意见半月统计情况中,网约车车辆条件和标准问题也成为了公众意见反馈最为集中的内容。为助力专车改革,传递“安徽声音”,安徽商报11月2日举办“专车新政研讨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司机、乘客代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新政建言献策。省运管局客运出租车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宁青表示,此次会议收集到的各方意见,将会传递到交通运输部。
专家论道
专车怎么管?
专车是共享经济下的创新
“我个人看法,专车是共享经济下的创新,不能单纯理解为出租车在现代互联网时代约车的手段,过去打车在路边招手,现在有网络了,用手机解决了。”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旗戟说,在新政中,提到了“部门联动”,对于专车来说,应该就是打造一个融合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税务、智慧就业等多部门介入的平台。“一个司机要申请成为专车司机,专车平台应该可以非常便捷的核实他是否有犯罪记录,是否受过处罚,车辆是不是适合营运。如果发生了欺诈、宰客行为,这个平台可以直接处罚。”
马旗戟认为,理想的管理模式应该是“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专车”。“新政要求专车平台要在全国2800多个县级以上地区申请营运许可,同时车辆和司机还要再向当地管理部门申请许可审批。这样对于平台来说,行政成本会非常高,也不符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各地管理要避免“一刀切”
“针对专车管理,我想说三层看法。第一层是应该有服务意识;第二层是支持创新,支持市场介入;第三层则在管理上,各地要避免一刀切。”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知名法学专家汪涌认为,交通运输部正在征求意见的两部法规,其立法目的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保障出行安全。但实际上,宰客、乘客人身安全等问题在传统出租车行业同样存在,在新的业态里,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汪涌表示,这些问题通过专车司机买保险、验证专车司机、介入平台司机的真实身份等都可以解决,从技术上也完全可以实现,还可以通过对车型、车龄、车况和保险的审核标准替代车辆变更营运性质。“在专车服务中,通过这些方法,乘客的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政府没有必要再增设行政许可。”
汪涌认为,各个地方交通状况差异性大,出租车的管理情况也不一样,管理上不能“一刀切”。国家应该鼓励地方试点先行,在没有足够的经验之前,应鼓励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方案,尝试一段时间后总结积累经验,再制定全国性的政策法规。安徽作为中部省份,也应该在创新、转变观念上有突破。
私家车能否接入网约车平台?
管理中需要考虑兼职司机
《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要求:网约车经营者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接入车辆具备合法营运资质,不得接入除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之外的其他营运车辆或非营运车辆;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为乘客和未取得合法资质的车辆、驾驶员提供信息对接开展运营服务;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或拼车、顺风车等名义提供运营服务;网约车和驾驶员不得接入未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络服务平台提供运营服务。“75%的专车司机每天接单数不超过4单,大部分是兼职,作为早晚出行高峰的一个补充。”滴滴出行方面代表表示,应当给兼职司机和车辆留出发展空间,如果要求网约专车车辆变更为营运性质、兼职司机须取得从业资格证,将可能使大部分兼职司机和车辆退出,对百姓出行的改善功能将大打折扣。
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庆认为,对于专车,无论用户体验还是市场需求都是肯定的结果,它弥补了传统的出租车和私家车之间很大的空档,可以把闲置资源盘活。“目前制定的法规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对兼职司机的管理进行规定,这一块需要考虑。”
专车平台如何界定?
专车平台类似淘宝模式
“怎么看待专车平台?我觉得跟淘宝有类似的地方。”合肥市总工会公职律师张莉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出租车、专车、顺风车也已经成为不少人尤其年轻人的主要出行方式。在她看来,互联网专车司机相当一部分是兼职的。如果要求专车司机全部与平台签订合同的话,会出现很多问题难以界定,包括工伤、社保等。“对于运营平台来说,这些问题会很难解决。”
专车平台可成为全省出行“智库”
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旗戟提出要结合互联网特质,让专车平台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滴滴平台也好,神州专车也好,这样现行互联网的交通平台,可以与安徽现有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交通的建设融合,可以做到依托大数据云,依托相关的管理规则,依托现在的市场行为,形成一个全省交通出行的整合平台。”
马旗戟表示,“互联网+”时代给予类似这样的平台一个最好的契机,如果全省大量的车辆接入到这些专车平台中,那么政府部门也能够对目前非营运车辆的资源情况、调配情况以及市场引导有一个通盘掌握。
是否要设置8年报废期?
专车与传统出租车差别很大
《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到,拟从事网约车经营的车辆,由车辆所有人向服务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出租客运。而根据目前我国法律规定,营运车辆报废年限不超过8年,专车登记为出租客运后也要遵从该标准。
专车的8年报废年限也成为此次研讨会的争论焦点之一。神州专车方面代表提出,8年的报废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为同样的年限,专车的里程数会比传统出租车少很多。
这一观点也得到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庆的认同。“专车不同于传统的出租车,两者的运行方式不太一样,传统出租车一直在路上跑,专车则是预约后出行,大部分时间可以停着。”
朱庆表示,针对专车市场,是要积极监管,但也要去充分尊重它的自身发展规律,鼓励支持创新,让平台未来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各界共鸣
专车管理要走市场化路子 各种交通方式要协同发展
出租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互联网约租车虽然与传统出租车有着差异性,但同样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 “先定位,再发展,发展要走市场化管理的路子”,这也成为此次研讨会中专家学者与业内形成的共识。
大家还认为,给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不光要对出租车改革、管理专车,更重要的是让地铁、公交、出租车、专车等不同交通方式错位协同发展,各归其位、各显其能,让市民告别“出行难”的困扰。
■会场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公交集团客服中心副主任 李祥斌:
对专车管理应有管有放
“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我对专车接触其实不多。但对这样一个模式,我个人是非常支持的。”李祥斌表示,从目前来看,专车等网络约租车方式确实对目前公共交通的运力不足起到了补充作用。未来通过互联网手段的应用及有效的管理,专车在管理成本、效率等方面,都可能在原有基础上更好、更便捷,使老百姓获得更大的满足。
李祥斌认为,政府管理专车不能“一把抓”,该放的要放,该管的要管,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体现管理层次。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投入,发展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多角度解决出行难的问题。“不管是专车还是出租车,成为老百姓出行的主要手段,也不合理。很多矛盾之所以尖锐,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公共交通发展没有跟上。”
安徽商报社常务副总编辑 赵焰:
适度管理,让市场向前走
“‘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互联网+交通’必然将改变安徽人的出行。以专车为代表,互联网约租车自一出现,它的落脚点就不仅仅是车,而在互联网。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因此对互联网专车的管理中,需要多考虑互联网因素。”安徽商报社常务副总编辑赵焰说,互联网的趋势已不可逆,不仅专车行业的管理需要匹配互联网时代,媒体行业也同样如此。
赵焰提到,从合肥的现实来看,传统出租车、公交等公共交通满足不了市民的出行需求,专车出现后给市民出行带来多元化选择。传统出租车行业弊病很多,特别是“打车难”;现在有了专车,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也就是说,市场问题终究需要在市场上解决,政府适时向后退一退,进行适度管理,让市场向前走。”
滴滴出行政府事务经理 乔印亚:
希望“政府管平台,平台管车辆”
滴滴出行政府事务经理乔印亚表示,在一年多的运营实践中,滴滴公司已经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管理办法。专车平台通过对汽车、乘客资源的灵活匹配,不但让出行安全、便捷、舒适和高效,也让数百万司机获得了工作机会和劳动报酬。
乔印亚建议以“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专车”的方式管理网约专车。征求意见稿提出要为人员、车辆发放牌照,允许各地对专车采取数量和价格管控,并在全国各地申请行政许可,这沿用了过去管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办法,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行政成本,影响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我们恳请相关部门将管理人员和车辆的权力下放给网约专车平台,共同制定准入门槛和监管标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放开专车数量和价格控制,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性的出行需求。”
在他看来,政策的制定还应该为地方探索网约专车发展和管理留空间。“由于城市交通的复杂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鼓励和允许各地结合实际,在车辆性质、平台、人员和车辆管理等方面,因地制宜,发挥先行先试的灵活性,做差别化探索和各种有益尝试。”
专车司机 胡明德:
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抢到“饭碗”
“对于乘客来说,乘坐专车更加便利。简单地说,丢了东西在车上,通过手机客户端就能直接联系上司机,这也是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专车司机胡明德认为,不管是专车还是传统出租车,其实最应该思考的是怎样通过提升服务抢占市场。只有把服务做好了,让乘客真正感到方便,才能抢到“饭碗”。
合肥市民 卞利莉:
专车给出行带来了便利
“对于专车,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刮风下雨,我不用站在马路边苦等出租车了。”合肥市民卞利莉说,用专车预约,在自己非常繁忙的时候,还可以委托司机接女儿放学。她认为,管理可以推动行业更好的发展。但怎么管理,政府的决策应该考虑普通市民的需求和利益。
赵秀娟刘媛媛/文卓也张亚龙/摄“专车新政研讨会”上,各界代表热烈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公交集团客服中心副主任李祥斌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旗戟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知名法学专家汪涌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庆合肥市总工会公职律师张莉
新闻推荐
备战“双11”合肥电商蛮拼的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