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以内看滨湖,十年以内看西城”。西城正日渐取代政务区的高端住宅,成为富人的选择。
合肥雾霾日益严重,空气环境等让西城的自然资源成为区域发展的动力。合肥楼市正在显现强大的“西引力”。一个个房企“向西”,一个个楼盘“入西”,更让这里变得愈发热闹。
合肥“西进”:高端配套向西吸附
在整座合肥的地下,一股向西的力量正在汇集。
2013年5月30日零时,36岁的合肥骆岗机场将永久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现代、简约、大气合肥新桥机场对外开放使用,如大鹏展翅般蓄势在江淮分水岭上扶摇欲飞。这意味着,整个安徽的航运枢纽从合肥的南面转向合肥西面。
而在2012年年末,横贯合肥东西的地铁二号线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据悉,地铁2号线全线共有24座站点,西起长宁大道站,东至大众路站,规划走向基本与长江路全线一致。
二号线的建设,对于合肥西部组团的意义不言而喻;与此同时,蜀山区也从规划中做好了大手笔的准备。根据规划,蜀山区将启动“城市有机更新与片区整体改造”工程,力争三年内完成长江西路、望江西路、清溪路以及潜山路、怀宁路、合作化路“三横三纵”沿线小区整治、景观提升工作。
尽管在五年以前这里仍然乏人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沉淀,以高新区为代表的合肥西部区域正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对产业进行有效布局。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将所有高端配套像铁钉一样牢牢吸附。
“西”引力:内山内湖业已成形
一座城改变一座城。 2008年知名房企杀入滨湖,从此创造了“滨湖”崛起的神话,自此,滨湖带动合肥南进。 2010年,一众综合体的矗立拱卫政务区,再度牵引合肥向西南发展。 2016年,合肥的走向如何?
一条异常清晰的路径表明:“西进”将是合肥的必然选择。一位分析人士称:“在向南和向北扩张之后,合肥的战略空间仅剩下向西一条路。城西南作为合肥最宜居板块的确立,将彻底打开这条通路。”
位于合肥城西的大蜀山,是合肥2000年来唯一的原生山脉,可谓独山。而围绕在其周边的湖水,则如珍珠般点缀着城市绿肺。不仅如此,随着城市规划的迅猛推进,以大蜀山原生资源为基础,五大公园的建成,使这里首当其冲承载着高端人居的梦想。
上述人士称:在合肥的“西进”浪潮中,此前在合肥人心目中坐落在郊区大蜀山已经成为合肥的“内山”,“而下一个合肥的‘内湖\’将是风景绮丽的蜀西湖”。
规划显示:在西部组团中心的构件上,依托独有的“一山两湖”优势,通过“蜀西湖、柏堰湖生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人工湖综合治理”和“大蜀山森林公园扩容”等项目,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园区环境高水平建设、高效益开发,推动区域内自然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这正是高新区生态价值被重新发掘的过程。
这其中的重中之重则是高新区“一山两湖”建设,作为高新区名片“一山”是大蜀山,“两湖”则是蜀西湖与柏堰湖水库。甚至有人预言:2200亩蜀西湖将成为下一个天鹅湖,创造合肥下一个政商核心圈。
“地王”故事:再造合肥人居中央区域
2015年12月,合肥当月首场土地拍卖如期上演,4宗地块成功出让。其中,祥源控股以总价29.7亿元竞得高新区262亩蜀西湖边居住地块,溢价率193.51%,刷新了高新区域总价纪录。
早在2012年,祥源控股集团就已经看到了高新区的发展潜力,先后竞得高新区两宗地块,打造成为如今高新区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祥源城。如今,祥源继续选择高新,一举拿下蜀西湖稀缺地块,未来打造高新又一高地。
这被视为合肥“西进”的标志性事件。实际上,合肥高新区在“1331”战略的指引下,正在大规模兴建新城,而它的中心,则直指蜀西湖。这里将不再是刚需购房者的普通住宅区,一个依托高新区财富阶层构建的新“富人区”正在浮出水面。
毫无疑问,合肥高新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该区域有近4000家全球知名高科技企业,一大群高知新贵也将带动区域整体消费能力,稀缺的“一山两湖”绝版自然资源令高新区板块价值呼之欲出。
未来,祥源围绕蜀西板块布局的地产项目,或将成为高端商住的聚集地,价值不可估量。祥源控股一位内部人士评价,“背靠大蜀山森林公园,坐拥蜀西湖、柏堰湖两大千亩生态湖泊。如果不出意外,这里将重新定义高新区,升级大合肥,将再造合肥人居的中央区域。”
据悉,蜀西湖板块将强化商业金融、科技服务功能,建设蜀西湖金融商务中心,承担合肥“中科智城”的金融科技中心和商务载体职能;在西城中心布置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商业服务、博览展示等服务功能,建设综合服务中心。 梁巍远眺蜀山湿地公园效果图祥源城别墅实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吴洋 齐美义)近日,中国首部反家暴法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该法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合肥市民政部门正与市妇联组织协商,依托合肥救助管理站,筹备成立“合肥市反家庭暴力庇护中...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