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00元,同比分别增8.8%和10.1%。昨日,记者从中共合肥市包河区第三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获悉,今年该区11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全市城区第一。“十三五”期间,包河区将围绕“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的战略定位,实施滨湖引领、中心驱动、产城融合、品质立区,努力实现“五个一、挺进40强”的新目标。
■描绘“十三五”
实现“五个一、挺进40强”
“十三五”期间,包河区将打造“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实现“五个一、挺进40强”的新目标。
“安徽新中心”是指政治经济文化新中心,真正建成全国层面的安徽形象和窗口、全省层面的增长极和辐射源、全市层面的标杆和龙头;“品质首善区”建设上,重点是南向以滨湖新区为主体打造安徽新中心;北向以老城区为主体打造合肥精品区。
“五个一”是争创1个国家级开发区,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跃居全省第1,GDP增速达到10%以上,财政收入增速达到 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万美元左右;“挺进40强”是综合实力挺进“全国40强城区”。
高铁南站周边将开建一批工程
全区将实施“保障大枢纽、实施大连通、打通微循环”行动,实现“畅通包河”。
合肥南站南广场及绕城高速下穿工程、全省最大汽车客运中心、城际铁路站等重大项目将启动规划建设。推进上海路、巢湖南路、锦绣大道等重大项目
建设速度,建成东大圩13条循环道等“三圩”畅通工程,实现滨湖新区、包河经开区、高铁站片区、淝河片区互联互通,在全区域打通微循环。
打造“三颗绿色明珠”品牌
未来,包河区将继续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将打造环湖“三颗绿色明珠”品牌,其中,东大圩、牛角大圩将向市民呈现更精致的互联网+创意农业、采摘农事体验、绿色有机生产、特色田园民宿、圩区民俗文化等。东大圩瞄准“中国最美都市乡村、国际品质生活高地”定位,让“水清、路畅、林茂、花繁、果丰、食美、民宿”。牛角大圩瞄准“中国最美都市田园、北纬31°生态农业园”定位,实现“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向“国内知名生态农业景区”升级。大张圩将由“林区内部开发”向“林区外围开发”转变,放大森林效应。
海洋主题公园或落地滨湖
包河区在沿湖西片区将发挥万达文旅城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国际旅游,加快推进海洋主题公园、电影主题公园、水上飞机、国际家庭度假旅游等国内国际一流文化旅游项目落地建设,引爆环巢湖旅游;东片区依托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大圩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十五里河森林公园等,谋划国际体育主题公园等项目。同时,继续办好国际马拉松赛事、毅行、骑行等赛事,全力申办2016世界铁人三项赛半程铁人赛。
谋划推进滨湖水街等国际社区项目。此外,包河区还有意与重点院校、知名企业和国外著名教育机构合作,建设金融学院、软件学院、创新学院和国际学校。
打造全省首座家风家训主题馆
包河区明年将在大圩大孔祠堂建设家风家训主题馆,展示历史上名人名家家风家训、民间优秀家风家训、当代合肥市和包河区优秀家风家训。
此外,加快推进“全省十大文化场馆”等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
做实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核心区建设。
提升打造中国包公文化园,按照旅游产品定位打造罍街、贡
街等特色文化街区,依托卫立煌
故居等资源策划建设民国文化园,
力争“十三五”时期“创5A行动计
划”取得实质性突破。
记者张永/文余红霞/图
■数说“十二五”
区级GDP在全省率先突破700亿
包河区在全省县 (市)区中率先实现 GDP突破 700亿元,固投突破1000亿元。在“全国百强区”最新排名
中,综合实力提升至第
54位,投资潜力稳居
第13位。滨湖新区
成为全省在建工程
最多、房屋销售面
积最大、人口集
聚最快、生态
环境最优的
城市新区。
新闻推荐
有人乱丢垃圾、有人乱穿马路、有人乱刻乱画……城市并不完美,类似的不文明现象还时有发生,面对这些你是熟视无睹还是事不关己?每一位市民都是城市的主人,我们幸喜于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承担起肩上的责任...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