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风骚四百年

来源:安徽商报 2015-12-27 02:27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风骚四百年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在莎士比亚去世四百周年之际,《橙周刊·阅读》和大家一起纪念阅读他。

作为护花使者的莎士比亚

2016年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逝世400年纪念年,敏感的中国媒体和出版人都早早行动起来,要纪念这位了不起的文学家,这不仅仅是要纪念这位著名诗人、戏剧家兼同性恋者的作品,还因为莎士比亚等多位著名文学家4月23日的出生日,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这的确很有些纪念的价值在里面。

将文学家而不是哲学家、科学家、工程学家、农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股票专家、军事家、建筑学家、医学家的生日或忌日确定为读书日,彰显了文学的普世意义。这并不是说哲学家、科学家、工程学家、经济学家、股票专家、政治家、军事家、农业家、建筑学家或医学家不重要,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可有可无,这大概只是表明,文学家正因为所从事的是一种吃饱了饭、住上了房、穿暖了衣、挣到了钱之后才有闲进行的活动是一种顶层活动,因此也才突显了生存需求满足以后的智慧倍加器的重要性。另外,文学也是无处不在的,文学既在文学作品中,也在哲学中,在工程中,在经济中,在军事中,在恋爱中,在建筑中,在医学中,在股票中,在农耕中,在两性中,在园艺中,在政治中,在美食中,在健身中,在谈判中,在一切中。我这么说,其实也显出了我的狭隘和偏爱,不必当真。

日益进步和愈来愈有影响的“合肥姐妹”这一文学创作群体,早早动议2016年出一本以纪念莎士比亚为主要内容的文学纸质书,要求每一位群员都写一篇读莎士比亚的相关文章,我妻子赶紧恶补《哈姆莱特》,并且回忆起我和她恋爱时的莎士比亚“桥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和先生刚认识的时候,他向我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莎士比亚全集。那个年代借书或送书给对方看,是年轻人谈恋爱的前奏,双方通过这一来二去的接触,创造机会和心仪的人儿见面,再以这本书的内容为话题彼此交流读后感,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真正的心思不在读书上,大家都懂的,彼此心知肚明。这本书一直放在我的写字台上。有一次,一位男同学到我家,据说是顺便路过的(一段时间他总是路过我家,我明白他的心思,正好借此机会善意提醒一下),他随手翻开这本书,我说:非常好看的一本书,男朋友推荐的。只见男同学的表情瞬间凝固了,很尴尬地笑了笑,说了句:祝你幸福!

敢情莎士比亚还扮演了我与妻子之间护恋使者的角色!这使我想起阅读莎士比亚的一些事。1978年我入大学中文系读书,那时候每天早晨及晚自习后都会在校园里背书或大声朗诵名著,从金斯堡的《嚎叫》,到惠特曼的《草叶集》,从老子的《道德经》,到荀子的《劝学》,从海涅的《新诗集》,到普希金的《高加索俘虏》。莎士比亚的著作当然也在朗诵范围内,因为莎士比亚的剧作是全诗化的,抑扬顿挫,特别适合于朗诵。

《哈姆莱特》中的名句“生存还是毀灭,这是个问题”,也是我们同学晚饭后在校园内外散步时常常争论的话题。这一名句的中文翻译各有不同,在我存有的《莎士比亚全集(九)》这本书里,这一段的翻译是这样的:

生存还是毀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生存还是毀灭,这是个问题”,是一个极其多义的话题。从哲学角度看,这说的是人生选择和人生意义;从社会学角度看,这牵涉到社会伦理;从政治角度看,这会减少投票率;从人文地理角度看,这是海洋文明与锄耕文明的差异;从宗教角度看,这是信仰选择;从文学角度看,这是悲剧伏笔;从生产力角度看,这可能造成生产力的递减。

儒家文明难以产生莎士比亚和《哈姆莱特》,我们的传统文化昂扬向上、规范人生、享受现实,要求各位“学而时习之”,迎接远方的朋友,并且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关爱幼小,不要求我们质疑生命、拷问灵魂。不过好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以来中国愈来愈成为全球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个趋势不要逆转!全球各种文明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我们每一个人做为世界的看客,还是希望舞台上的花样愈多、层出不穷才好啊!这倒不枉了这一趟行程!

(许辉,著名作家,安徽省作协主席)

莎士比亚的光与热

我很多年前读过莎士比亚。

我很多年没读过莎士比亚。

因为很多年前没读懂,或者说读了觉不出好。

现在记得泛黄的书上《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的情节。那时候我读了多少书啊,几百上千本是不止的。有些书雁过不留声,差不多全忘了,但莎士比亚记得的。这一份记得就是文学文艺的大力量吧。

屈原、杜甫,那是伟大,但是和莎士比亚相映照,分量不够了。

木心先生说的。屈原、杜甫的伟大我知道。莎士比亚的伟大,我不知道。木心先生这么说,姑且听之。

年龄非常要紧。伍尔夫夫人六十多岁时讲:“我讲的话你们不会懂的”我三四十岁,五十岁,都读过伍尔夫,不懂,六十多岁时,看懂了。看懂她对的,不对的地方。

这话也是我在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里看到的。还姑且听之。

莎士比亚是伟大的,只是我的年纪不到,体会不出来吧。姑且如此安慰自己。

但最近几年陆陆续续翻莎士比亚,还翻契科夫的戏剧。那天整理书架,发现我居然有两个版本的《莎士比亚全集》。

1623年——在莎士比亚死后七年,他的同事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才将所有能找到的莎翁剧本合集出书,名为《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内含36部剧本,其中18部是首次出版。若非这个版本的出现,现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剧本如《麦克白》《暴风雨》《驯悍记》很可能永久失传。它的出版,在早期为读者和戏剧爱好者,提供了欣赏莎士比亚作品的途径,更为未来几个世纪学者对莎士比亚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自此之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愈加流行。

莎士比亚的声誉和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位英国知名演员:大卫·盖里克。他在饰演查理三世时一跃成名,此后便投入专门演绎莎士比亚作品的领域。大卫·盖里克把莎士比亚比喻为“我们崇拜的神”,并由此引发了崇拜莎士比亚的狂热。 1769年,大卫·盖里克还为庆祝莎士比亚诞辰精心准备了一场庆祝活动,他甚至在自己家里为莎士比亚建了一座庙。也因此,直到莎士比亚去世约150年后,莎士比亚才真的开始积累现在的声誉。

大卫·盖里克的宣传工作令莎士比亚成为英语文学的前沿,但传播海外靠的是国家实力。著名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恰逢莎士比亚的事业中期。事实上,根据东印度公司航行的日志,水手们不止一次在他们的旅程中演绎《哈姆莱特》。随着大英帝国的势力蔓延,英语与莎士比亚也渐渐散播开来。事实上,英国于1901年还成立莎士比亚学会,目标包括“促进整个大英帝国熟悉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帮助年轻一代不仅要学习莎士比亚的作品,还要喜爱它们”。应该说,莎士比亚的发光发热和英国的大力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

新闻推荐

安徽省商业车险改革正式实施

本报讯(韩重琦) 2015年12月25日20时,安徽省财产保险公司新的车险业务系统正式启动上线,标志着安徽省商业车险改革正式实施。此次商业车险改革立足于解决车险市场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从保护消...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风骚四百年)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