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阅读改变人生:余秋雨对话联投中心书城

来源:安徽商报 2015-12-17 02:32   https://www.yybnet.net/

余秋雨简介

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现为慈溪),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随后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二十世纪末,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莱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作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现场文化探索的人文学者,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余秋雨已被公认为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为中国当代最畅销最长销的经典作家。

12月13日下午三点半,余秋雨先生来到安徽大剧院,与安徽的读者共话阅读,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现场余秋雨对话联投中心书城,探寻“阅读改变人生”的意义。

好久没有这样的阅读盛况了,一过中午,安徽大剧院就开始热闹起来,观众陆续进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带着对余秋雨的期待,现场座无虚席。许多家长都带了小朋友一起,想让小朋友从小能懂得阅读的魅力,让他们在余秋雨的演讲中得到平时在课堂没有的体验。

主持人简单地宣布开场后,和余秋雨先生合作了很久的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发表致辞,表示感谢到场来宾,并对作家出版社做了简单的介绍。就联投中心书城,葛笑政先生说了三点:第一,传承阅读是合肥人的使命;第二,余先生对读书非常有研究,对深圳书城有指导,对我们也很有指导;第三,余先生倡导读书与旅游,值得借鉴。

3:35,余秋雨出场了,出场后第一句说今天的演讲他要一直站着,因为在安徽大剧院这个舞台上,他的妻子马兰曾经创造过辉煌,作为一个丈夫对妻子的钦佩必须站着讲。听到这里,观众都会心一笑,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手机与网上阅读不能满足精神需求

余秋雨认为手机、网上阅读很大意义上不能满足精神需求。人们需要切切实实地静下心来看看书本,摸着纸质书闻着油墨香,那种感觉跟拿着冷冰冰的手机是不一样的,这种是有温度的阅读。所以我们需要书城,尤其是在这个什么都“越来越快”的时代。

余秋雨举例,自己去中东等地旅行、写作一年,这一年里完全没有接收任何国内外新闻。去北极的路上,旅途漫漫,刚好与凤凰卫视的刘长乐同行,余秋雨请他给自己说说一年内国内外的新闻大事。谁知,朋友竟然10分钟内说完了国际新闻,5分钟内说完了国内新闻,这令两人十分吃惊。余秋雨总结道:“一年内,我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的朋友们耗费很多时间关注的,竟然是十几分钟可以讲完的事情。我们现在时时追新闻,但在过去后,再想提一句的兴趣都没有了。”

余秋雨以引人为胜的事理,让观众们都听得如痴如醉,生怕错过一句话。安徽大剧院里爆发了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营造大善大美,这是我们需要书城的理由

余秋雨提出,今天讲座的题目是“阅读改变人生”,主题是“阅读改变观念”。余秋雨先生紧接着又说到,但是阅读能提高对生命的认识,提高生命的质量。营造大善大美,需要沉下心慢慢阅读,这是我们需要书城的理由。文革中一批右派返校,有的回来就能开课,有的全不会了。前者下放时都带了一两本书。为此余秋雨说了两点:

第一点、阅读改变人生。

余秋雨说起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回忆起文革时候的艰难岁月,叔叔自杀,家里一贫如洗,“我曾经非常苦,而阅读改变了我。”“我从阅读文字的人变成阅读大地的人,从读者变成作者,都没有离开过书。”

余秋雨认为,读万卷书是毕生的行为,行万里路也是毕生的行为。一个人的空间生命与精神生命要呼应起来。一个人的生命很小,但可能掌控了很大的空间,也就是在有限空间中,让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光有空间生命是不行的,比如有些商人,走了很多路也是徒劳,因为缺少精神生命。精神与空间的结合,这才是有价值的生命。现场达到,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我的很多书都在表达一个观点,文化的现场性。

第二点、不读书人就会退步,年轻人,不要怕困难,阅读改变人生。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努力读第一流的书

余秋雨建议以后联投书城给市民订制书房。余秋雨认为一个人的其他生活环境、日用器物,都比不上书房能传达他的心理风貌。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因为阅读,可以享受人生的大安详。

有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是靠社会关系、机遇、方向的正确选择等等,余秋雨认为都是次要的,他觉得,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偶然看到的几本书,从这些书里面的某些地方获得了力量,从而把他拉出了平庸。只要跨过山坡,人生就不一样了。

读书的横向并不最重要,纵向才是重要的。所谓横向就是指各个专业,理工农医等;所谓纵向就是指梯度,所谓的一、二、三流。各学科的最高等级都是合在一起的。

像爱因斯坦去世前,有人问他感到最遗憾的是什么?他说的不是再也不能研究相对论了,而是说再也不能欣赏莫扎特了。

从事什么专业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找最高等级,要寻找“山顶”,“山顶”也许永远不会到达,但光辉会一直照耀着你!

有人认为自己出生的地界,国家等等会决定自己的喜好。其实是错误的,出身并不决定你和什么有缘分,也就是和谁有同构关系。文学无国界,文学是不等同于社会学的天域。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读书最后一定要‘返己\’,也就是返回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余秋雨说,第一流的书太多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要看自己最喜欢的书。和自己的生命结构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只有一小块,但总会找到……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其中的用语、思维方式等都很喜欢,这说明你和作者有“同构”关系,通俗地说就是一种缘分。

余秋雨说,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你会发现原本不喜欢的作品变得喜欢了,原来喜欢的作品也可能不喜欢了,这都是正常的,是因为生命结构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现有使自己心动的书,也不要不好意思,觉得是小孩子做的事情;同样,如果你没有读过所谓知名度高的书,也同样不要不好意思,你可以大胆地说,我不喜欢这本书。在阅读中寻找和自己有‘同构\’关系的书,其实,也是在寻找自我。‘同构\’关系其实是缆绳关系,是把你和伟人连接起来的纽带,沿着这条缆绳,更容易达到伟人的境界。”

余秋雨引用格式塔心理学,为读者介绍了这样一种奇妙的关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结构,文化上也有类似,读者可以试着寻找与自我心理结构相同的人与书。

余秋雨说,“寻找书就是寻找自己,世界上总有那么几本适合自己的书,只是有待你发现。

最后余秋雨还强调,很多人平常关注的都是娱乐八卦,或者看看哪个妃子和哪个妃子闹矛盾了,古代哪个大臣和哪个大臣闹矛盾了的电视剧,这些东西不是不可以看,但那里没有精神养料。他的态度是要大家警惕这一类作品。

中华文化的核心: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

余秋雨先生谈到了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在四大古文明中悠久历史排第四,却是最长寿的。“首先,每一个中华文化继承者,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伟大的文化之一,其次,中华文化5000年历史,4200年前进去成熟文明,世界古文明中唯一的长寿者。”我们拥有优秀的中华文化,那又有什么理由不多去享受它不多去欣赏它呢?“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汉文化两大缺点。一,缺执行力。二,封闭,以己为中心。”余秋雨由中华文化说到中国历史,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如他的散文一般灵动与活泼。

余秋雨认为,中华文明三道。一,君子之道,有的国家的集体人格是先知、浪人、牛仔、武士、巨人,中国的是君子。君子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二,礼仪之道。节日是礼仪之道的训练契机。三,中庸之道。反对一切极端主义。只要有极端产生,我们就要保持审视。同时,余秋雨也认为,中华文明的毛病:缺少公共意识。不注重公共空间的营造。出门为朝,关门为家。所以他希望“中华文化要做减法,一点一点传承下去。”

书城是一个实体的文化包围

演讲最后,余秋雨先生对观众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

1、中小学生阅读建议?

答:香港中文大学开的必读书单,我们需要不同年龄层次的必读书,书少,要读精。

2、当今网络时代,书城的现实意义?

答:书城变成了一个实体的文化包围,这是网络不能代替的。

3、今天这样的讲座对安徽人合肥人的意义?

答:意义很大,安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徽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安徽人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4、安徽与深圳如何形成文化呼应?

答:书城。书城为深圳所没有的传统文化素养,书城就是城市的精神家园。

活动的最后举行的是抽奖,共有40名幸运来宾获得余秋雨先生亲笔签名的长篇小说《空岛》与《何谓文化》。

余秋雨合肥演讲精要

1.阅读提高生命的质量。能助人克服大灾大难,追求大善大美。

2.以书为伴,此生有可能结交古今中外的伟大灵魂。以书为城,此地有可能塑造伟大的文化人格。

3.人生关键时刻的一两本书,是生命质量的保证。

4.公元5世纪前后,人类智慧大爆发,全世界的聪明人都冒出来了!

5.冷兵器时代,农耕文明打仗打不过游牧文明。

6.中国文化明清往下走,文化专制主义和文化恐怖主义横行。漫长的时代只出了王阳明和曹雪芹两牛人。

7.现在流行的中国威胁论,一半来自西方的曲解,一半来自充满了阴谋的中国电视剧在内的文艺作品。

8.在书城中找书,你是在找另一个伟大而陌生的自己。

本版文字/胡竹峰 摄影/王志强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致辞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致辞余秋雨在演讲中演讲会场一角

新闻推荐

合肥尝鲜聘任制公务员招聘4名“高级主管”报名时间:12月18日—12月31日

报名时间:12月18日—12月31日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阅读改变人生:余秋雨对话联投中心书城)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