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聂扬飞本报通讯员 陆丽梅
“不用出校门,就可以与企业面对面对接、找工作,真是方便又快捷。 ”12月19日,安徽农业大学种子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刘晓倩高兴地说。在合肥市蜀山区当天举行的进校园招聘会上,她与安徽未来种业有限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
蜀山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次招聘会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主题,组织多家生物科技、医疗卫生知名企业走进校园,提供上门服务,共有1000多个岗位可选择,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普遍欢迎。“组织这样的流动招聘会,也是我们开展‘四进四扶\’就业人才服务的一个具体实例。 ”
据介绍,蜀山区以“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落实扶持政策、扶持资金,完善扶持体制,扶持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要内容实施就业创业“四进四扶”活动,创造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去年至今,先后举办流动招聘活动10余场,300多家企业提供岗位约8500余个,10余所大专院校1.6万余名学生参加,帮助1200余名毕业生实现就业,得到国家人社部的充分肯定,被作为典型案例编入培训教材。
“作为一名应聘者,我们希望能够有机会对用人单位有更详细、更深入的了解。 ”来自安徽新华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李哲同学说。一直以来,大学生无论是参加市场招聘,还是校园招聘,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张海报及几百字的企业介绍、几十字的岗位说明。即使是知名企业,大学毕业生们也只能通过电视、报纸、广告了解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不全面,应聘上岗之后,才发现现实中企业的情况与印象里的有很大不同。
毕业生想更多了解企业,企业也想更多深入校园。针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的需求和愿望,蜀山区人社局专门搭建供需平台,通过举办“千名大学生园区行”“百家企业高校行”等系列流动招聘会,零距离为高校毕业生“送岗位、促就业”,向用人单位“送人才、促发展”。
在今年10月举行的流动招聘会上,李哲第一次走进了自己心仪已久的蜀山电子商务产业园。他说,这种现场式的招聘既可以参观心仪的企业,还能通过专职人员的介绍,实地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运作流程、发展前景等;企业的形象、工作内容和性质,由以往的平面、抽象,变得丰满而具体,有利于自己做好选择。
对于那些已经走出大学校门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蜀山区及时组织工作组走进社区摸底建档,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并在合肥市率先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及相关工作分解至社区,由社区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贴身”服务,通过购买企业公益性岗位、人力资源市场重点推荐等办法,实施“一对一”帮扶,使其尽快实现就业。
家住蜀山区南七街道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胡林,正是这项服务的受益者。毕业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她,此前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在流动招聘会进社区活动中,街道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了她的信息,为她积极协调联系了辖区内的一家企业。如今已被顺利录用的胡林说:“有了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对未来的信心也更足了。 ”据统计,仅去年一年,蜀山区就有580多名大学毕业生像胡林一样,在流动招聘会进社区活动中接受帮助、成功就业。
新闻推荐
12月22日,来自西藏山南地区的“岗拉梅朵”残疾人艺术团来到合肥,在包河区举行文艺演出。据悉,合肥市残联与西藏山南地区残疾人工作对口,此次山南地区“岗拉梅朵”残疾人艺术团来到合肥,将在包河区、肥...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