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永群
在传统产业下滑、旧有产能退出的全国大背景下,合肥经开区用开发区的服务和速度,用一批“高精尖”项目,“顶起了”安徽工业脊梁,也带动了开发区自身转型升级。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1月,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86.2亿元;省会合肥2056.4亿元,增长11.5%;合肥经开区587.6亿元,增长12.6%。
“2015年,位于合肥经开区内的合肥出口加工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8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七位。合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揭牌开检,运营全省首家进口商品展销中心。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上报海关总署待批,仓储及展示交易中心开工建设。空港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即将建成并与合肥百大合作运营。 ”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伟说,“作为安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合肥经开区通过产城一体,集聚了一批高端制造企业、汇聚了一批前沿创新资源、搭建了一批产业支撑园区,不仅成为支撑安徽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载体,事实上也是‘中国制造2025’安徽发展战略全面落地的主战场。 ”
杨伟说,“十二五”期间合肥经开区全区工业产值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而传统产业占比5年间下降10个百分点之上,开发区之所以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势头,正是得益于持续推进产业调整,积极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进入“十三五”,合肥建设全国创新试点城市、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全国交通枢纽、国家大科学中心等利好将为经开区带来新机遇,开发区借势借力,正加快推进“产业国际化、城市国际化、开放国际化”建设,进一步打造“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
新闻推荐
近日,合肥市淝河镇黄巷村村委会组织村民在新建的文化广场开展以“体育健身迎新春”为主题的农民运动会,比赛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等,受到村民的欢迎。图为村民欢快地进行跳绳比赛。本报记...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