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7日电(记者 詹婷婷)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巨大挑战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去除温室气体,是科学界的探索方向之一。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中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谢毅教授、孙永福特任教授课题组设计出一种新型电催化材料,能够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酸,该成果刊登于1月7日的《自然》杂志。
据介绍,该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杂化模型体系,用来研究金属表面氧化物对其自身金属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钴和钴氧化物杂化的超薄二维材料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其块材原本很低的对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性能。
“现有的方案中有些需要采用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也有些会产生多种类产物,造成后续分离的困难。因此科学界还在不断探索更新更好的方案。”课题组孙永福教授说。
孙永福介绍说,电还原过程是利用电催化剂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不同种类的化学品。这个过程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既“清洁”地消耗二氧化碳,同时也产生一些有用的化学品。不过,二氧化碳的活化一直是这一个过程中的瓶颈,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孙永福告诉记者,其所在研究团队设计并制造出了四层原子厚的钴和钴氧化物杂化的二维材料做电催化剂。研究人员展示了钴在位于特定的排列方法和氧化价态时,具有更高的催化二氧化碳的活性,也即是超薄二维结构和金属氧化物的存在提高了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能力。
但中国科学家也指出,他们的研究目前还处在纯基础研究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多关键的问题需要克服,如二氧化碳的富集和产物的分离等。
新闻推荐
3月4日,合肥义城街道巾帼志愿者路二玲(右)在向一位市民介绍反“家暴”的相关法律知识。当日,安徽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结合刚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组织...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