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刊讯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了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该条意见引来社会关注,下一步安徽将怎么做,城建规划专家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新思路呢?
未来有望因地制宜出台落地细则
当日,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不少市民对于“已建成的住宅小区要打开”这条意见特别关注。
“在政务接待窗口,有很多人咨询这件事,毕竟事关广大居民的利益。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自己住的小区要不要去掉围墙,小区道路会不会向社会开放。”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前,在网络上流传的一张照片特别火,从距离地面5公里的高度俯瞰巴黎、华盛顿、东京,能看到蛛网一般密布的干路支路,显示出西方国家城市发展一直是小街区、密路网,不会像国内一些城市经常出现交通“毛细血管”堵塞的情况。
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合肥的城市建设中,一方面十分重视对于主干道的拓宽疏通,同时也兼顾了支路和小街巷交通布局的加密。此前,在合肥也有琥珀山庄等较为成功的开放式小区。此外,早在10年前,合肥就已经提出了在老城区“开墙透绿”等城建规划思路,逍遥津公园、杏花公园、花冲公园等城市公园都已经实现了“拆墙见绿”,向市民免费开放。
记者了解到,按照常规,安徽将根据中央的最新要求出台落地的细则或规定,不过具体会怎么做、什么时候推出目前还不明确,需要等待。
“相对来说,对于新建的小区不封闭容易做到,难点就在已建成的小区该怎么办。未来老小区要不要放开交通,什么样的小区需要去掉围墙打开交通,这就得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省住建厅有关负责人指出。
专家建议兼顾城市发展和居民利益
“让小区变得更开放,打通城市出行的阻塞,有这个大方向是很好的事。”曾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的王治平老先生认为,看到现在合肥小区占地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面积达到二三十万平方米的不在少数,甚至是小区围墙连着围墙,如果缺乏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难免会造成路网布局的“盲点”。“以后,房企在建房时,就需要主动去关注小区与周边道路出行的关联,不能仅仅只管自己的眼前利益了,通过围墙一围了事。”
王治平同时也指出,让小区道路变得开放,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身的安全和生活氛围会不会受影响,无论是从安全防范还是环保、管理来说,这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仅仅是规划或者建设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最好能进行试点,找到可以推广的模式,兼顾好城市发展和居民利益。”
“开放小区是长期趋势,也是很有必要的,国内外都有不少的成功案例。”安徽省社科院房产研究所所长孔令刚认为,对合肥来说,开放小区有利于改善部分道路的拥堵问题,也能使得土地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目前,国家提出的‘开放小区\’的政策只是框架性意见,之后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城市规划导则等。”孔令刚表示,他也理解民众对开放小区有很多的担忧。“首先,民众应该逐步转变观念,接受开放,共同分享资源。其次,大家最重视的安全问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解决,比如安装监控设施,完善监控网络,也可以通过优化道路等多种途径解决。最后,开放小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问题可以在过程中逐步解决。”
“我个人建议,先从公共部门开始率先开放。然后,新建的小区进行开放,逐步扩大范围。毕竟对于已建成的小区,需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有一定难度。”合肥一位房产业内人士称,从执行角度来看,因不涉及业主争议,新建城区更容易落地执行。
王欣远 吴奇 谷薇薇
新闻推荐
80名“学霸”组建科普志愿服务队 “蒲公英”志愿服务队成员均是科学岛博士
晨刊讯 在合肥,志愿者服务队很多。可是全部由博士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你见过吗?在科学岛上,有一支“蒲公英”科学传播志愿服务队,80多名博士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各种公益活动。3月6日,记者获悉,这群科学...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