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夏胜为
青山绿水是安徽省的靓丽品牌和宝贵财富。在建设美好安徽进程中,安徽省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认真解决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加大减排、治污力度。展望“十三五”,安徽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水平,有效整治污染,努力让居民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洁的空气,享受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源头减排,聚力改善空气质量
——围绕工业、机动车、燃煤锅炉、建筑扬尘、秸秆焚烧等重点污染源,打治污“组合拳”
【亮点】
大气污染防治,关系全省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事关安徽崛起大业的实现。 2013年年末,江淮大地打响呼吸“保卫战”。防治行动实施方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继推出。从市到县区,层层出台制度、落实责任,围绕工业、机动车、燃煤锅炉、建筑扬尘、秸秆焚烧等重点污染源,打出治污“组合拳”。
如在减排上,采取调整产业结构、限产、加快脱硝工程建设等举措,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 2014年,安徽省总量减排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任务。秸秆禁烧是攻坚战。从2014年起,省财政“拿大头”,奖励引导综合利用。疏堵之下,根据环保部卫星监测结果,2015年午季秸秆禁烧,全省有14个市实现零火点,取得历史性突破。
合力治污下,全省空气质量改善取得初步成效。 2014年比上年重污染天数减少;去年前10个月,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2.6%。
【难点】
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安徽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依然较大。治理任务艰巨,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机动车污染排放随之增加;城市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扬尘污染未得到根本治理;餐饮油烟、燃煤小锅炉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
能源结构以煤炭消费为大头。安徽省是全国能源基地,煤炭消费总量居高不下,燃煤型污染物排放量相应较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小。
【着力点】
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安徽省将以重点行业为抓手,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对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实施烟气排放提标改造,建成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继续淘汰黄标车,2017年底前,淘汰全省所有黄标车。在扬尘油烟治理方面,锁定建筑工地、矿山、餐饮、秸秆焚烧等污染源,加大治理力度。
在能源结构上,加快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提高原煤洗选率,严格控制商品煤含硫率和灰分。落实环保电价,加强发电机组绿色调度。
在强化预警体系建设上,全面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建立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对重污染天气及时预警处置。
铁腕控污,整治城市污染水体
——重点抓好“好水”保护、“差水”治理,带动其余水体水质改善,保障饮水安全
【亮点】
横跨皖浙两省的新安江,是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流域,首轮试点工作如期完成。在财政部、环保部推动下,皖浙先行先试,经过联防联控、合力治污,水环境治理稳中趋好,为全国提供典型示范。 2014年,安徽省将新安江经验复制到省内跨市流域,首个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落子大别山。
2012年起,合肥市开展大规模巢湖治理,上马百余个生态治理工程,强力推行“河长制”,巢湖流域跻身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放眼全省,各地铁腕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挂牌督办、环评限批、负责人约谈等利剑高悬。 2015年11月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流域总体水质良好,淮河干流水质优,4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3%。
【难点】
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以来,全省地表水环境总体稳定并略有好转,但局部水域仍存在重污染,部分城市黑臭水体数量增多,突发性及跨界水污染事故仍时有发生。
从空间上看水环境质量,干流水质改善明显,但不少支流,如城市偏僻区域、农村人口聚集区河流沟渠污染较重;从时间上看,部分断面水质出现改善后又恶化的波动情况;从污染指标看,总磷、总氮指标改善不明显。
【着力点】
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安徽省将重点抓好“好水”保护、“差水”治理,带动其余水体水质改善,加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为此,安徽省将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加强考核断面水质预警,加强重污染河流治理,确保完成“一河一策”治理任务,巩固新安江流域、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
保障饮水安全,是治水核心。安徽省将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单一水源供水的市、县需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
利剑高悬,严惩环保违法行为
——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形成高压态势
【亮点】
2015年是新环保法实施第一年。该法律被评价为“史上最严”,破解过去环境保护“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老大难问题。安徽省执法力度空前,截至2015年11月底,全省共出动环境监察执法人员12.15万人次,检查各类企业4.61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企业3630家,其中关停取缔484家,责令停建385家、停产1234家;对1006家企业处以罚款,共处罚5448.44万元。
新环保法执法,按日计罚极具震慑力。全省已实施4起按日连续处罚案件,罚款总额达680.21万元。为及时解决和整治突出环境问题,2015年8月,省环保厅对98起突出环境问题实施省级挂牌督办,范围覆盖各市。此次集中对近百起问题实施督办,系安徽省实施省级挂牌督办制度以后数量最多的一次,体现铁腕治污的决心。
【难点】
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统一监管、各司其职的管理体系。环保基础能力状况不能满足新时期日益繁重的环保事业要求。
基层环境执法问题较多,一方面,行业企业的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较大,环境污染社会关注度高;另一方面,有的地方依法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存在降低环保门槛的问题,有的地方执法监管效力逐级衰减,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着力点】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强化绿色发展,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省统一的污染源实时在线监控系统。
为提升环保基础能力,“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将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监测、监管有效联动,科学引导环境风险防控和事故应急处置;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形成高压态势,倒逼企业遵纪守法;促进环境信息公开透明,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新闻推荐
·治国理政新实践·古老母亲河谱写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设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设纪实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