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我区主动适应新常态,2015年经济逆势而上。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四城区第一,交出了满意答卷。
据了解,2015年,我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亿元,总量位居四城区第一。除地区生产总值外,服务业增加值482.88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90.1亿元,同比增长28.6%;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27.2%,这四项增速均位居各城区第一。另外,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净增数等7项指标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进度亦均位居城区第一。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一方面,折射出我区经济昂扬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及迸发出的巨大活力;另一方面,体现出我区积极投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建设,在提升境界上求突破,在对标先进中找差距,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激发。
去年以来,我区强化“转”的导向,牢牢抓住“稳增长、促转型”的首要任务,找准差距、优化路径、聚焦发力,确保举措谋划得更有效、政策落实得更得力,发展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其中,“1341”成为我区经济实现新发展的“先手棋”。2015年初,我区出台了《聚焦重点领域加快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按照“1341”(即坚持一条主线、构建三大功能板块、突出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千亿生产总值)的发展思路,瞄准行业发展前沿和产业高端,坚持追赶与引领并重,以新优融合、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错位发展为路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符合庐阳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矢志建设成为全省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先导区、引领区域发展的国际化都市中心城区。
与此同时,我区还树立“紧”的意识,做到“紧运行、紧调度”,不断破解发展中面临的瓶颈制约;加大“谋”的力度,主动学习沪宁杭三地的先发城区推动产业转型的大思路、大手笔、大魄力,努力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明确“赶”的目标,针对项目管理中的“新问题、新趋势”,聚焦重大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战略定力,强化督查问责。
2015年,我区成立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指挥部,组建十个专业招商小组,统筹推进全区产业发展;先后召开金融业、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研讨会,举行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和互联网+大健康产业论坛,组建庐阳智库文化旅游专家组,广邀企业家、有关专家深入探索产业转型路径;成立庐阳区创业创新及“互联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双创活动周”活动,在全省县区中首家举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举办四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转型升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金融业及电子商务上海推介会,共集中签约项目31个、集中开工项目21个,项目总投资近400亿元。
不仅如此,过去的一年,在我区,全省首家香格里拉大酒店开门纳客,祥源广场等商务楼宇相继竣工,花园宾馆一期、红星美凯龙、正奇金融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城隍庙改造顺利推进,一个承载老合肥记忆的新街区已经拉开帷幕;中市逍遥街开放运营,拓展了淮河路步行街区的生态空间;七桂塘业态快速调整,艺术时尚主题更加鲜明;建成电子商务主题产业园——“互联网+”中辰创富平台分园,目前已签约入驻电商企业20余家;美国医疗技术协会创星学院、迪安诊断、赛达科技等高技术企业成功入驻,全年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桃蹊花海、半岛花博园、崔岗市集成功运营,庐阳“最城市、最乡村”品牌愈加响亮,取得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陈晨 胡子燕 付英)
新闻推荐
本报讯 2月22日,由区民侨局和区道教协会联合承办的庐州府城隍文化节——城隍祈福春游活动在合肥城隍庙举行。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曹荣山,市宗教局副局长费广华,副区长、三十岗乡党委书记钱江...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