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城市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薄弱、邻里感情淡漠的现状,合肥市着力打造“帮客”志愿服务品牌,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让左邻右舍在互帮互助中加强交流、增进感情——
■ 本报记者 汪国梁
品牌引领互助蔚然成风
3月17日下午,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文博苑社区空巢老人陈代凤家中,来了几位特殊的访客——社区党员志愿者卫惠菊等人,到陈奶奶家中帮忙打扫卫生、做家务。整理床铺、清洗衣物、擦窗户……卫惠菊等人义务上门服务,让陈代凤倍感温暖。
就在同一天下午,文博苑社区服务中心大厅内,社区居民、理发师廖胜华和程元群,正手持美发剪刀,为左邻右舍免费理发。短短几个小时,就有20多位居民前来接受志愿服务。
在文博苑社区,卫惠菊、廖胜华、程元群等志愿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帮客”。“帮客是我们打造的志愿服务品牌,希望借此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文博苑社区党委书记肖金玉告诉记者,目前社区“帮客”共有56人,分为6支小分队,定期开展理发、义诊、课后辅导等志愿服务。
以“帮客”为品牌的志愿服务活动,正在合肥城区的大街小巷兴起邻里互帮互助的热潮。在首创“帮客”品牌的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经过近三年发展,现有注册“帮客”志愿者6327人,去年人均服务时长100多小时。
兴起于草根之中的“帮客”,得到合肥市有关部门的关注。 3月11日上午,合肥市社区“帮客”主题月活动现场会在滨湖世纪社区召开。 “开展主题月活动,就是要鼓励人人学雷锋、处处做好事,就近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难题,让他们感受到文明城市大家庭的温暖。”合肥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合肥市各县(市、区)将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帮客”服务中心,组建社区“帮客”服务队,依托项目开展活动,实现每年有安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常年不断线,助推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扎根社区 增进邻里情谊
在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的今天,“帮客”这一品牌,究竟有何自身特色?
“五环连心”公益服务队是合肥市浅水湾社区的“帮客”组织。根据志愿者自愿登记情况,服务队成立安心巡逻组、爱心顺风组、关心助学组等六个服务小组。“我们主动参加公益活动,既能给孩子们做榜样,也可以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退休老人高玉华夫妇说。
“目前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既有以辖区居民为主体的,也有以辖区外志愿者组织为主导的。帮客的定位是邻里互助平台,主要吸纳辖区居民参加,让左邻右舍在互帮互助中增进了解,让社区真正成为充满温情的生活共同体。 ”文博苑社区党委书记肖金玉告诉记者。
作为典型的人口导入型移民社区,滨湖世纪社区的“帮客”组织,在热络邻里关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该社区居民七成以上来自合肥市外,居民互熟度低,诉求多元,邻里关系一度非常冷漠。
由“帮客”发起的“邻家花房”活动,让爱养花的居民走到了一起。 “邻家花房”设在滨湖世纪社区一栋居民楼内。对养花有兴趣但不在行的居民,可将幼苗送来,由经验丰富的志愿者代为照料。 3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只见十多位居民围坐一桌,有多年养兰经验的“帮客”方龙年正讲解养兰知识。“大家来这里互相交流,很快就从陌生人变成了熟人。 ”居民黄月梅笑道。
“我们着眼于邻里守望相助,发动帮客组织,先后实施小区亲情重拾计划、世纪家风工程、亲情六敲门行动等,把志愿服务做进小区、做进楼栋、做进家庭,有效增进了社区凝聚力。”滨湖世纪社区工作人员马辉乐介绍。
健全机制 力促常态发展
以“帮客”品牌为载体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激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但要确保“帮客”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开展,需要更加健全的机制来保障。
给予热心助人的志愿者以适当的激励回馈,并形成制度,无疑有利于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在滨湖世纪社区每年举办的社区春晚活动上,都会揭晓居民推荐评选的十大公益奖项,并选出“最美帮客”,将他们的故事编成“帮客故事荟”,促进“你帮我帮,幸福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必要的经费支持,有利于加快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合肥市包河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彭良浩接受,有的社区每年筹集一定数额公益金,通过公益创投、公益相亲会等形式,资助“帮客”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效果很好。
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的逐步建立,也对志愿服务制度化起到积极作用。合肥市向每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均发放证件,证件上附有记录表格。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按时长记录并积分。累计时长达到一定标准后,可评定为不同星级的志愿者。
“社区有爱心银行,志愿者可凭积分兑换不同的物品或服务。 ”文博苑社区党委书记肖金玉告诉记者,一些“帮客”互相“较劲”,看谁累积时间更长、积分更高,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合肥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年底将评选全市优秀志愿服务典型,开展网评十佳帮客、楼道好人活动,把“邻里情”拉得更近,把社区志愿服务做得更扎实。
日前,合肥市蜀山区文博苑社区开展“社区帮客月 党员行在先”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医疗、理发等志愿服务。 本报记者 杨竹 本报通讯员 张青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张鸣)记者近日从合肥市政府了解到,合肥将提高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工资、街道劳务型公司吸纳人员劳动报酬、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人员工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补助经费和“协保”人员...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