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安徽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的第二年。全省各地必须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促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其不仅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而且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投资,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安徽省制订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就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的突破。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和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工作。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体现城镇化质量的核心指标。 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5%,生活工作在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常住人口,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推进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因此,要深化城乡户籍一元化管理改革,拓宽居住证公共服务保障功能,引导更多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权益,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积极性,让“新市民”进得来、住得下、过得好。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近年来,安徽省确立省域“两圈两带一群”空间主体形态,合肥经济圈、皖北城镇群、芜马城市组群等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取得积极进展,城市承载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但也存在一些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逐步加重,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减少的情况。要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改革完善城市规划,加快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继续开展城镇“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改革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安徽省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群众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住上安全房、过上现代生活,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优美的幸福家园遍布江淮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应进一步加强美丽乡镇建设、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统筹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其中,尤其要注重历史文脉传承,让“乡愁”有更多载体。如此,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广包容的城镇化道路,必将造福广大城乡群众。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张鸣)3月29日,记者从合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4月8日至10日,第八届世界养生大会暨2016年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博览会将在合肥举办。“世界养生大会”是我国最高层次、...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