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珂
“芳草拾翠暮忘归”。四月花开,春意盎然,桃花、樱花、梨花、油菜花吸引八方游客,“赏花经济”在这个春天怒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赏花的传统,从“采菊东篱下”之隐逸到“黛玉葬花”之凄美,从“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赏花贯穿古今。3月26日,阜南苗集梨花艺术节首日游客达4.5万人;在合肥,三国遗址公园里赏樱的人群摩肩接踵。赏花游井喷式爆发,究其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依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包括旅游休闲在内的文化消费就会快速增长;当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我国人均GDP在2012年就超过6000美元,注重体验的文化类休闲消费活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赏花游,对久居城市的市民来说,是个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极好时机,然而有不少游客吐槽:赏花地点没有足够的停车场,游客如织的周末,车位难求;沿途难觅厕所或垃圾桶,导致游客内急“无解”或造成遍地垃圾;农家乐同质化严重或服务跟不上,排队吃饭的现场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影响了游客的心情,进而使“赏花经济”大打折扣。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赏花活动,包括一切旅游休闲活动在内,都是一种体验型经济活动。体验感不好,“赏花经济”难免“昙花一现”。
“赏花经济”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春去春来、终而复始的递进。避免“昙花一现”,需优化赏花体验,让游客来了一次还想再来。在日本,樱花经济从预报、赏花到游玩早已形成一系列文化增值服务。每当樱花开放的时候,日本很多媒体都会开设“花情预报”。不仅有时间,还有方位,游客随花期由南往北追逐赏花,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反观我们的春游踏青活动,缺乏围绕一个旅游产品打造一个产业链及配套市场的策划理念。
让“赏花经济”更灿烂,首先要从硬件上下功夫,立足游客需求优化基础设施,让赏花真正成为赏心悦目的美好体验。其次要本着创意创新的原则,将所有可做的文章做足。不仅让人们观赏绚丽多彩的鲜花,而且能通过赏花活动,了解鲜花的来历、品种、种植知识、历史故事等,还能听到有关花朵的歌曲,品尝到各类相关食品,购买到丰富多彩的纪念品。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地方借助新媒体传播和游客体验扩散来吸引游客。比如有些地方利用新媒体将赏花往下延伸至农产品的订购营销,把赏花的门票转化成为诱导游客几个月后再来采摘瓜果的优惠券、订货券,单次赏花游客群也就转变为多次农产品消费的顾客群,“赏花经济”就能在更大范围撬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不愁交通、不担心餐饮,还能欣赏美景、学到知识,最后还能预约购买绿色蔬果,这样的“赏花经济”才会长久。
新闻推荐
4月15日,合肥市南岗小学迎来了汽车图书馆,几百位同学现场借阅。据悉,该市少儿图书馆选择远离市区的农村或留守儿童学校,建立10个汽车流动借阅点,每辆车携带500本图书,每两个月定期服务一次,开展图书借阅...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