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4月6日电(记者徐海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梁高林教授课题组与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钟凯研究员课题组合作,近期发明了一种能在化疗肿瘤内智能自聚集的磁共振纳米造影剂,实验验证其具有优异的肿瘤成像效果。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纳米快报》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半胱天冬酶是一类在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酶类分子,通过对它们的检测,可以很好地监测肿瘤细胞的早期凋亡,从而评价化疗的疗效,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核磁共振是目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但大尺寸磁性纳米粒子在血液中会很快被清除,影响了成像的效果。
为解决这一难题,梁高林教授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四氧化三铁复合纳米粒子,该粒子会“智能”地自聚集成大尺寸磁性纳米粒子,可显著增强肿瘤的横向磁共振成像信号。他们与钟凯课题组合作,在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9.4特斯拉磁场强度下对小鼠肿瘤活体进行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子的横向加权磁共振成像信号显著增强,并且没有对小鼠产生毒性。
专家称,这种新型的四氧化三铁磁共振纳米造影剂,能够更加简单、准确和灵敏地测定体内外半胱天冬酶的活性,从而为肿瘤化疗疗效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新闻推荐
新华社合肥5月22日专电(记者周畅)日前,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批复,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正式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