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时代,不少人在闲暇之时,回归初心,研读经典、抚琴品茶、体会香道……从学习传统文化中丰满现实———
本报记者夏胜为
“粉丝”热捧传统文化
屋外,春雨霏霏、草木滴翠;屋内,古色古香,彩鱼戏水。四月的一个周末,合肥市大蜀山脚下,一处名为“三人行”的书院里,二十多人围坐在条形长桌旁聚精会神的听讲。合肥学院中文系教授、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王世朝正在给大家讲解四书五经的那些事儿。
“天干地支组成了古代纪年历法。 ”王世朝一边解读一边在白板上写下十天干、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用于纪年,每个纪年第二个字即是当年出生人的属相。一个轮回正好是六十年,循环往复,可见古人智慧。 ”王世朝感叹。
从天干地支谈到经典文学,再到古代文明,台上的老师讲得意趣横生、神采飞扬,台下听众聚精会神,手机放一旁,笔记本上记下满满数页。听众周飞是一名工程师,听了讲座后十分感慨:“我是理工科出身,工作二十多年一直和技术打交道,我一直认为拓展人生厚度需要学习传统文化,从古人智慧中汲取营养。这样的讲座我十分喜欢,也觉得充实了自己的生活。 ”
在合肥市百花井繁华深处,有一家专注古琴习练的清荷琴院,平时经常有琴声传出,时而深沉旷远,时而委婉细腻,时而慷慨激昂。不少上班族在工作之余来到琴院,师从安徽青年古琴演奏家张艳,学习如何“让指尖在七弦琴上游走”。学员赫浩在通信公司工作,谈起学古琴的初衷,他说,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人“压力山大”,古琴之声恬淡平和,练琴或听音都能让人消除压力与浮躁;同时,学习传统文化既能提升自己,又能以琴会友,一举多得。
江淮大地文化积淀深厚,很多城市都有“粉丝”聚集在书院、琴院、画院等高雅场所,学习琴、棋、书、画、茶道、香道等等和优秀传统相关的文化艺术课程。
王世朝说,自己讲座中有很多听众都是中年人,他们怀旧情绪上升,对时尚、流行等快餐式、泛大众文化并不是太认同,更侧重于有一定“厚度”的经典文化,而文学、历史、哲学等特别容易唤起这样的经验与情绪;现代都市,生活压力不小、生活节奏太快,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和义务也让他们心生减压需求,而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温和品质正暗合了这样的心态。
文化休闲散发魅力
当下社会,传统文化学习热方兴未艾。在社会中打拼奋斗的人们,回到学堂 “充电”,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 “磁力”?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吴树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智慧和浑厚的底蕴,这也是现代人尤其是文化层次较高群体在快节奏生活下,渴求传统文化、汲取文化营养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文化如古琴有优美的韵律,书法、国画等凝结着国人的审美情操,茶道反映了古老神秘的东方气质等,都有超凡脱俗的意境,有着吸引人的独特魅力。
在清荷琴院授课的张艳老师是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自大学结缘古琴后,一发不可收,拜名师,专攻古琴,至今习练十余载。古琴的魅力何在?在张艳看来,古琴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之“神器”。首先古琴的音色松、旷、沉、远,余韵绵绵;其次,抚琴时要求气定神闲,坐姿、手势等举止端正平和;再者,古琴的五音“宫商角徵羽”与天地中的阴阳五行、人体的五脏六腑一一对应,五音的和谐旋律有助于调和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和畅;另外,从美学角度欣赏古琴乐曲,重在“弦外之音”,即古琴艺术营造的意境之美。
类似于“三人行”书院、清荷琴院这类学堂中,总少不了一炉好香、一壶好茶。在香、茶营造的芳香世界中,到访的人既能感受到呼吸间的馨香、咽喉的甘甜,又能体会到身体的舒适、心灵的平和。在“三人行”书院授课的茶艺师小乔表示,茶道是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等一道道程序,让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静心静神、陶冶性情。
在王世朝看来,艺术本质上是审美,是超越功利的。对于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习练,既能增长见识,也能磨炼心性,让人在稍显浮躁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方清净。古人为什么重视琴棋书画?因为这是艺术,虽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但最终的境界是艺术。不少热衷于学习传统文化的中年“粉丝”表示,以前的学生阶段,虽然经历过各种学习,但这种学习的过程一直伴随着各类考试,现在到了人生新阶段,“可以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了”,学习传统文化,是一种“解压”良方,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自己的修养。
持之以恒乐在其中
虽然重回学堂学习传统文化的这一行为,看着比较时尚,但若想真有所得,还是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一位出版界专家说,对于传统文化,中国读书人一生当中很多都会有个阶段沉迷其中,这很正常,但有时也会出现问题:有人进入就“五体投地”、出不来了;有人觉得太难太累,“逛一圈”就走了。因此,学习这些传统文化要有“向导”,在“向导”的带领下,进得去出得来,学会不盲从、敢批判,在思维方式上有所改变,才能学有所获。
王世朝表示,有人认为学习经典,听几堂课、操几场琴就可以解除烦恼和痛苦,或可以安顿灵魂,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学习国学是一个选择,需要沉下心来,系统持久地学,浸润其中,渐渐就会乐在其中。世界慢不下来,可以让自己学着慢下来。 ”
“不要盲目跟风,要有重点地学,尽量做到少而精。 ”吴树新认为,人的精力有限,要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爱好,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在某一方面达到一定高度。
书院、琴院、画院……城市闹中取静处,不少培训交流场所装修雅致、讲究,一砖一木间透出主办者的情怀。吴女士是“三人行”书院的筹办者之一,这家书院承载着她的梦想和情感。她说,许多人都在尝试各种方式逃离琐碎的现实、逃离如影随形的“负性自我”,她办起书院,在晒得到阳光的书吧中,和朋友们选择最舒适的姿态“演绎”逃离,这样的逃离不为消极弃世,是为了丰满现实,为内心深处的那处桃源,埋下生根的种子。
王世朝说,社会上此类培训交流场所多为民间自发成立,影响力还不够大,如何继续生存、发展下去,是很现实的问题,希望相关方面能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吴树新认为,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有些是纯粹的商业营销,把国学变成赚钱的工具,甚至贩卖文化糟粕,相关方面也要对培训市场加强管理,促进各种学堂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
本文图片:“三人行”书院的内景布置。 无忧 摄
新闻推荐
日前,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中俄超导质子联合研究中心落户合肥”事件,获得2015年度合肥影响力奖。 2015年12月18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与俄联合核子研究所代表中俄合作单位在合肥签约。中心将充...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