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跃波 张理想
近日,新修订的《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印发,扩大了“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范围。作为旅游大省,安徽省在贯彻实施《暂行办法》的同时,将采取一系列举措倡导文明旅游,引导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约束游客行为范围扩大
去年4月,国家旅游局曾印发《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游客6种行为将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新修订的《暂行办法》将游客不文明行为增加到9种,分别是:扰乱航空器、车船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参与赌博、色情、涉毒活动;不顾劝阻、警示从事危及自身以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活动;破坏生态环境,违反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定;违反旅游场所规定,严重扰乱旅游秩序;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其他行为。此外,因监护人存在重大过错导致被监护人发生旅游不文明行为,监护人也将被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新修订的《暂行办法》不但增加了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种类,而且根据不文明行为的危害程度,将信息记录保存时间细分为3类,实行动态管理,从而更具有操作性。 ”省旅游局市场开发处处长储晓焱介绍,安徽省近几年重视对游客文明旅游的宣传引导工作,去年省旅游局开展的 “文明旅游随手拍”活动荣获全国最佳组织奖。在刚刚过去的“中国旅游日”当天,省旅游局还开展了“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为市民发放了 《文明旅游出行指南》《十大文明旅游提醒语》《文明旅游公约》等宣传材料,合肥市民纷纷在倡议文明旅游的签名墙上签字,为文明旅游拍照、转发、宣传、点赞。
从业者戴上“紧箍”
新修订的《暂行办法》在规范游客行为的同时,也给旅游从业人员戴上了“紧箍”,规定其5种行为也将被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分别是:价格欺诈、强迫交易、欺骗诱导游客消费;侮辱、殴打、胁迫游客;不尊重旅游目的地或游客的宗教信仰、民族习惯、风俗禁忌;传播低级趣味、宣传迷信思想;国务院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旅游不文明行为。
去年,安徽省曾摘掉23家旅游景区A级牌子,取消34家星级饭店资质,处罚5家旅行社和10名导游、领队,并在三河古镇发布全国首个诚信菜单,诚信旅游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走在全国行业前列。安徽中青旅市场总监张广辉认为:“旅行社和导游在景区与游客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是旅游服务的最重要体现,应该首先担负起文明旅游的责任,并主动传播文明旅游的理念。去年底,安徽中青旅50名导游在合肥包公祠、李府等地开展‘文明旅游公益讲解\’活动,免费为市民进行景区讲解并宣传文明旅游,受到市民好评,今后我们还会经常开展此类活动。 ”
“红黑榜”双管齐下
今年4月底,省旅游局在媒体上发布《安徽省2015年度旅游诚信“红黑榜”》,不但公布了2015年度旅游行政处罚案件涉事企业和个人,而且表彰了“全国旅游行业青年文明号”“全国旅游行业巾帼文明岗”“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旅游工作先进单位”“中国好导游”“中国好游客”等文明旅游单位和个人。
“倡导文明旅游,需要对不文明的游客和旅游从业者进行批评惩戒,更要让文明游客和诚信企业得到社会认同和尊重,让人人崇尚文明旅游,争做文明旅游的使者。”省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王云波说。今年,为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和文明旅游工作,省旅游局将出台《旅游失信行为惩戒暂行办法》和《信用旅游建设指导意见》,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出境旅游文明提示,并将文明旅游纳入对各地旅游工作考核之中,落实旅行社和导游领队文明旅游引导责任。此外,还将开展文明旅游公益宣传片、安徽旅游好故事作品征集,制作发布文明旅游公益宣传片和宣传品。
“文明旅游听起来很遥远,但真正做起来却都是一件件小事。旅行社、导游、游客都是旅游的主体,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规则、文明服务、文明出行,才能推动整个旅游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张广辉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吴量亮)近日,省政府制定《关于去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去化商品房库存2500万平方米。到2018年底,全省商品住房去化周期控制在15个月以内,各设区的市去...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