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树琛
“妈妈和阿姨到咖啡店聊会儿天,你在这里玩一会儿。 ”“六一”儿童节前后,记者在合肥多家手机体验店探访时发现,这里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天地”。在合肥天鹅湖附近一家大型商场的手机体验店里,记者发现不少孩子被“寄存”在这儿。市民刘女士说,女儿在这里特别安全,到点来接就行。
像刘女士一样,如今很多家长已经在不经意之间将孩子的童年交给了“电子保姆”。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数据,年龄低于10岁的中国网民超过1800万,未成年上网人群已经过亿。腾讯公司《儿童安全上网指引报告》显示,90%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互联网,其中城市儿童触网率近95%,2015年56%的儿童初次上网年龄低于5岁。
与此同时,儿童节前夕发布的国内首个青少年上网安全报告《2016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分析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则给家长们提出一个不小的警示:高达79%的青少年称通过网络接触过不良信息。如何应对青少年的“数字化”成长,成为家长和社会绕不开的考题。
聊天娱乐打游戏,上网学习时长不到十分之一
“你把这碗饭吃完,我就给你开iPad看动画片。 ”“你再练10分钟的琴,手机给你玩。 ”合肥市民杨先生说,家中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用电子产品做奖励的 “交易”的场景,手机、iPad等俨然已经成为孩子的主要“玩伴”。
电子产品尤其是移动端设备的普及,让更多青少年早早地就进入了网络世界,成为众多“网友”中的一员。相关调查显示,53.1%的青少年已使用手机上网,31.4%使用家庭台式电脑上网,13.1%使用平板电脑上网,仅有2.4%的青少年使用网吧或学校的台式电脑上网。这意味着,“95后”的上网习惯主要通过自己的设备,且倾向于使用移动端设备。
青少年上网都在做什么?数据显示,青少年上网以社交、娱乐为主,学习时长仅占整体上网时长的8%。在小学生中,游戏是被使用最多的互联网应用服务,达40%。而在初中生和高中生中,社交、聊天是被使用最多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使用比例是66%。聊天交友、听音乐、玩游戏是青少年群体最热衷的网络活动,而查资料、看电影电视剧等活动相对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接触和使用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类型也越来越多。
“没办法啊,网络对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了,家长稍不留神、不加以控制,孩子就会沉溺其中。 ”对于上网这个问题,家住合肥市翠庭园社区的李先生一直非常紧张,他采取的是“设密”措施——把所有家中能够上网的设备都设上密码。
不良信息难设防,青少年“触网”风险上升
今年5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直播平台乱象进行了报道,报道指出,现在一些直播平台对于主播是零门槛进入,无需身份认证等环节,对未成年人也没有限制,其中一些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违法行为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现阶段,接触过不良信息的青少年比例惊人,高达79%的青少年称通过网络接触过不良信息。记者从《白皮书》中了解到,诈骗、色情和暴力是青少年接触最多的三大不良信息类型,而社交软件、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已成为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的主要途径。
“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几乎让人防不胜防。 ”合肥市民曹玉兰向记者吐槽说,同时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担忧,“例如你看网页,内容原本是健康无害的,但有时突然弹出个弹窗,就可能是尺度较大的信息,作为家长真的很无奈。 ”
采访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支持孩子接触网络,但强调上网要适度。然而实际情况是,青少年对网络严重依赖,他们认为青少年上网严重存在时间不可控等多种问题,急需监督和管理。《白皮书》数据显示,58%的家长称孩子上网时间不可控,孩子上网耽误了学习,54%的家长称孩子在网上看到过不良信息,甚至有50%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上网成瘾。
网络诈骗层出不穷也让家长们十分担心。在青少年网络诈骗受害者中,年龄最小的仅为11岁,且年龄越大,报案的受害者越多。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我国16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数量约为1亿至1.2亿左右,占中国网民总数的16%—20%。 ”360公司总裁齐向东认为,面对日益上涨的青少年网民数量和网络安全现状,针对青少年开展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
简单禁止不可行,亟须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网络的弊端与优点一样明显,不管家长和社会抱有什么样的态度,网络时代已大踏步到来。现实的难题在于,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方式,以后还将成为数字社会的基本工具,简单地禁止青少年使用网络,可能会让他们显得格格不入,网络的各种信息也很难被屏蔽。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对于青少年使用网络,既不能过分紧张,也不能放任不管。家长和老师应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社交观念,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网络知识储备,引导青少年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指导他们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去年联合指导启动了“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旨在全面提升青少年网民的网络安全素养,建立适应性和可持续的校园网络安全教育体系。
一份调查显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也在逐步提高。目前超过80%的青少年在遇到电脑病毒时会立刻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面对个人信息问题,青少年最不愿意透露证件号码、电话号码、地址等信息;同时,九成以上的青少年认为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将会对青少年影响越来越大,儿童和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这已经是不可逆的大趋势。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特聘专家裴智勇建议,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对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创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
网友热议
@咸味柠檬_Jing:现在虚拟世界对小孩子的影响很大。我身边就经常遇到那些沉迷网络的孩子,他们逃避现实,喜欢在游戏世界里称王称霸,甚至把虚拟世界的暴力带到现实的性格当中。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警惕。
@田大媛儿:毫无疑问,网络改变了儿童的世界。相比于父辈们依靠见面、书信、电话等传统方式与小伙伴们保持联系,新生代孩子已经能很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交”。他们熟练地运用社交媒体,人际交往的频率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为孩子们打开了跟世界交往的窗口。
@我是玉瑾你是谁:个人以为,过早地介入网络世界,很容易降低儿童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一些例子表明,有的孩子沉迷于社交媒体后,反而减少了与外界及其他孩子的接触,同时缺乏沟通和包容心,孩子还是需要现实世界的朋友。
@chouyatou_5584:青少年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受到网络上积极行为的影响,也会受到网络上消极信息的影响。家长和社会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积极引导,减少风险。
(本报记者 陈树琛 整理)
新闻推荐
■ 法制日报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对所判刑罚是否认罪?罚金缴纳没有?”5月5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三庭通过“远程提讯系统”,对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拟报的354名服刑人员的减刑假释...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