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合肥新闻 > 正文

文化遗产应走出深闺“活起来”

来源:黄山日报 2016-06-12 07:46   https://www.yybnet.net/

□ 新华社记者 王立武

刚刚度过传统佳节端午,我们又迎来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遗产根植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当地民众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文化遗产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特征,决定了它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公众的需求中被更好传承。

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需要让档案室、博物馆、图书馆或纪念地更加开放。

在恒温恒湿的库房里,文化遗产确实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却没有“活起来”。应充分利用大型文化活动、国内外文化交流、传统节日等平台,通过专题展示、实物展览、活态展演等方式,让文化遗产变成与人亲近、有温度、有生命的“教科书”。当公众能积极参与,人人都懂得文化遗产的珍贵,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自觉性与积极性就会提升。

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另一个关键是,让那些懂遗产、懂技艺的专家学者与传承人走进社区、走近百姓。

我国目前已有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29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加上文化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研究者、民间艺人等,这是一个庞大的传承群体。应当鼓励他们多为群众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知识的讲解和民族工艺品制作技能的培训。此外,还应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习所、传习基地,为他们所传承的非遗项目提供展演舞台。只有这样,文化遗产才能长久地活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还要研究当代的社会需求,尤其要引导年轻人的审美,这是更好传承文化遗产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许多文化遗产之所以濒危,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它们随着环境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应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挖掘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为当今社会接受的资源要素,走文化遗产与旅游和科技等深度融合的路子,使之转化为可以为公众接受的文化产品,老树开出新花。还可依托一批高等艺术院校、综合性大学、研究机构以及职业技术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文化遗产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促进文化遗产在校园落地生根,让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让文化遗产的传承拥抱青春的气息、拥有青春的活力。

(新华社合肥6月11日电)

新闻推荐

安徽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按退出面积给予一次性购房奖励

据新华社合肥6月3日电(记者马姝瑞)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2部门最新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根据这一新规,安徽将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安徽省提出,...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合福高铁开通运营2015-06-29 22:49
评论:(文化遗产应走出深闺“活起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