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 昨天是三伏天的“中伏”,“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27日,多地迎来“高烧”模式,浙江中北、安徽东部、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和西部、湖北东南部和西部、湖南东部和西北部、重庆等地气温高达41℃。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部分地区体感温度超50℃,进入“烧烤”模式。目前,受高温影响的地区波及人口约7亿人左右。
高温天气为何持续发威?
为何本轮高温天气如此之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此轮高温天气是由于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逐渐增强的副热带高压将持续控制南方地区。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方将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地面温度会逐步上升。同时,在高压控制区也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一定的下沉增温效应。在辐射增温和下沉增温的综合作用下就会导致高温天气的出现。马学款表示,目前来看,本次高温天气过程还将持续,华南北部、江南、江汉、江淮、重庆等地高温天气或将贯穿至7月底,局部地区气温将达39-41℃。
部分地区用电负荷破纪录
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不少地区的电网用电负荷打破纪录。
24日,安徽合肥电网最大负荷已达517.14万千瓦,今年首创历史新高。25日,电网负荷继续攀升至553.2万千瓦,连续两日打破历史纪录。目前合肥供电公司已启动电网运行和配抢指挥应急预案,消除隐患,增派抢修人员力量,强化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快速响应。
江苏方面,25日13时10分,全省最大调度用电负荷突破9000万千瓦大关,达到9238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江苏全省13个地市中,除连云港外,其余12个地市用电负荷均创了历史新高。
山东省从23日到25日,电网全网最高负荷连续三天创下历史新高,25日达到6838.6万千瓦。有关部门已组织启动有序用电措施,部分高耗能行业被“限电”。
多地出现热射病死亡病例
高温天气不仅让电网吃不消,民众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影响。近期多地接连曝出高温天气致人死亡消息,让人着实捏把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5日中午,江苏累积报告中暑病例超过120例,危重症病例近20例。其中最多的是南京,有70多例,仅一例重症;镇江地区危重病例最多,达到11例;另外苏州、盐城、南通等都有危重或者濒临死亡病例报告。因中暑导致死亡的,除镇江外,盐城和张家港各有一例。
另外,安徽、上海等地也均出现热射病死亡病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军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热射病其实是重症中暑,是人体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热射病发病与3个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即高温、高湿、无风环境。所以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的工作人员容易出现热射病。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首先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加强空气流通,同时让患者及时补充水分以缓解症状。一旦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抽搐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送医,不可自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王军宇强调。
记者了解到,除了热射病,近期因高温引起的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王军宇告诉记者,以其所在的科室为例,最近一周,患有上述疾病病人就诊的数量大约上升10%到20%左右,以中老年群体为主。
新闻推荐
让科研经费真正成为创新的“助推器” ——详解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改革六大亮点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措施,激发科研人员...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