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单日人流量7万人次、商家单日每晚销售额3000多元、平均排队时间20分钟……于7月16日开市的城隍庙夜市之庙前区域,在首日有5万人“捧场”的仿若“回归盛典”般的热闹后,并没有些许缓口气,而是持续狂欢,闪耀老城——虽然只有三成区域开放,人气已称王。而这些,仅仅只是开篇,随着升级改造和招商布局的持续推进,城隍庙精彩的“大头”还在后面。
记者从区国投集团了解到,截至8月2日,距城隍庙夜市开市两周多时间,城隍庙夜市人流量总量已达到72万人次以上,其中最高单日人流量近7万多人次。80多家特色小吃店每日营业额平均达到2000元左右,其中合肥十大名小吃之一的“陈三光”芙蓉蛋卷更是要将连锁店铺的货品调至城隍庙店,才能满足供应,获得双料销售冠军,单日最高营业额达到3667元,总营业额55402元。选择来到城隍庙夜市摆地摊的同样成交不断,收益颇丰。
热闹,是涅槃后城隍庙画出的浓墨重彩第一笔,却也只是一个开始、一个基础。满是徽风皖韵气息的城隍庙,正在继续丰富内涵、重构业态布局的路上继续前行。随着今年8月左右,霍邱路以北区域升级改造的完成,城隍庙将逐渐成为文化旅游商业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商业街区。
位于城隍庙文化馆的百姓大舞台,将为城隍庙徽风皖韵的静态之美平添灵动的“文化味”,庐剧、黄梅戏、傩戏等戏剧品类将在此轮番上演,唱腔步走间传出的是古老的故事,更是城市的灵魂。而即将“回归”的城隍庙“百味园”中,入驻的是中型主题餐饮店和特色餐饮店,与美食广场的小吃互为补充。“老头小鸡店”等商家的入驻,将唤起老城的味觉记忆,让味道,厚重而美好。
未来的城隍庙业态如何布局?五大“文化”是主线——主题餐厅、黄金珠宝、高端数码、时尚品牌、茶吧书吧、潮流店铺等时尚文化元素,将构建出“时尚庙前--潮流文化”;以“追忆城隍三十载”为主线,布局文旅商品、城隍记忆、特色餐饮、商品百货等,展示“创意市井—市井文化”;以文化、休闲、体验为主,引进时尚商超综合体、茶艺酒品体验馆、传统文化展示店、安徽老字号、江淮老字号、合肥老字号等,塑造“老字号集萃—传统文化”;挖掘城隍文化,配合地方民俗表演、手工制作及售卖、文化朝拜等丰富的活动,生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城隍之根—民俗文化”;布局夜间舞台和回廊观戏,配合古玩业态和小商品业态,打造“徽风雅巷”、“庐州井巷”,形成 “徽商雅集—徽商文化”。
文化为引领、旅游为亮点、商业为点缀,城隍庙区域文态、形态、业态的统一将逐渐形成,独具魅力的“文、旅、商”特色街区不日将呈现。老城的“味”、老城的“美”,将在这一韵味灵动之地,远播、沉淀。 (杨璨 常青)
新闻推荐
在庐阳工业区内,合肥百事得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进行订单生产。该公司生产的纸杯,通过层层质量考核,成功打入新加坡市场,并且占据新加坡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书写...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